竹溪:高举生态大旗 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
本网讯 通讯员罗祖志报道:地处鄂、渝、陕交界的竹溪县,自2007年以来,紧扣建设“中国第一生态大县”目标,高举“绿色崛起示范县”大旗,全县部署、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全县296个村全部达到“户有垃圾桶、院有垃圾箱、村有保洁员、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标准。
一是全县动员。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四家领导联席会、全县干部大会等,统一思想认识,37名县领导、117个县直单位对口联系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落实领导包保、部门包责、乡镇包洁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分级负责抓落实。
二是做好规划。精心编制竹溪县农村环境整治规划,以乡镇为单位编制村庄整治专项规划。将农村垃圾“户桶装收集、院箱装中转、村集中收运”的基本理念贯穿规划始终,坚持做到“户平2个池(沼气池、垃圾池或桶)、院落平均1中转箱、行政村不低于1台垃圾运输车、乡镇1支专业垃圾清扫清运队伍”。
三是创新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两年县财政预算资金2000多万元,整合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引进社会资金3.6亿元,专门用于村庄环境设施建设。完善“专班督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县委督办室、政府督查室明确专人专班,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在媒体设立舆论监督台、曝光台,收集公开问题、接受社会整改监督。实行严格奖惩机制,考核结果纳入县直所有单位及各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四是示范带队。确定示范点、示范村、示范片,整合资金完成了龙坝砖裕沟村、水坪大石门村、蒋家堰敖家坝等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40多个。通过上争项目,内部挖潜,启动实施了全县垃圾、污水项目设施建设,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达标处理乡镇、村庄全覆盖。
五是强化专项整治。县直各包保单位、各乡镇先后组织1万余人次,全面开展“三堆(土堆、粪堆、柴堆)”、“五改三建”(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栏,建沼、建房、建家园)、“五化”(路街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街巷亮化)专项整治,对责任范围内的河道、沟渠、道路两旁垃圾进行专项清理,累计清除卫生死角850多处,规范占道行为300多处,拆除违章建筑、旧棚圈300多处。实施绿化美化专项整治,按照“路边有花、屋前有绿、院旁有树、院前有景”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绿廊果廊景廊”工程建设,使全县农户全面达到“庭前屋后户平10棵树、家家户户有花园”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