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城管换位思考解民忧

2013-11-04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吕刚、王锐报道:近日,家住襄阳市鱼梁洲置地花园小区的刘大爷发现置地市场周边的道路通畅了,游散摊点不见了,长期积累的路面油污也干净了……原来,这是城管部门通过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主动换位思考的结果。

  据了解,目前鱼梁洲常驻居民1.5万余人,仅有一个农贸市场——置地农贸市场,且总面积仅有300余平方米,除去通道面积,实际可用面积不足200平方米,仅能容纳摊位10余个,远远不能满足居民日常买菜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周边许多农户就在置地市场周边摆起了游散摊点,多则50余家,少则30余家,周边居民进出小区都困难,游散摊点一走,留下的满地的菜叶、塑料袋、油污等垃圾。对此,鱼梁洲城管局局长吴世文也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无奈:“置地农贸市场周边游散摊点的问题,市、区两级城管部门曾多次组织专项整治,我们也曾在明珠路旁的背街小巷确定了一个疏导点,自筹资金建设了遮阳棚、摊位等,想让这些游散摊点集中经营,但建好了没几天,这些农户还是跑到置地市场周边搞起了游散摊点,不愿去疏导点集中经营。”为了解决这一“顽疾”,城管部门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中,市城管局督察人员带领鱼梁洲城管局的队员,主动上门同农户沟通,主动换位思考,终于了解到了农户不愿去疏导点原因。“他们选的那个地方虽然距这里不是很远,仅有1公里左右,但是人们的购物习惯还是到市场这里来买,导致疏导点那里人流量非常少,一车菜卖几天都卖不完,你说我还到疏导点去卖菜?”了解到原因之后,市城管督察大队立即会同鱼梁洲城管局对置地市场进行了现场调研,最终选择了距置地农贸市场仅10米距离的一处背街小巷作为临时疏导点,让周边游散摊点全部集中到疏导点经营,限制经营时间、经营范围、经营种类。同时,在鱼梁洲城管局的帮助下,这些农户成立了自治组织,每天安排一名农户作为临时协管员,由鱼梁洲城管局每天发放30元补助,实现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吴世文表示:“自从摊贩搬到新的疏导点后,经济收入也增加了,自我约束的意识也增强了,菜叶、塑料袋等垃圾也会主动丢到垃圾桶里了,周边的游散摊点已基本杜绝,多年的顽疾终于得到彻底治理。”

  市城管局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中,要求全体城管队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五个一”:体验一周服务对象,明确对方需求;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找准努力方向;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优化服务流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突出便民利民;出台一项制度,实现常态服务。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主动找广告公司、私家车主、小商小贩、施工单位等服务对象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力争实现便民惠民与城市容貌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