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抢抓机遇 建设生态滨江新区
抢抓机遇 建设生态滨江新区
——郧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1月12日,郧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郧阳国际酒店隆重召开。县长孙道军代表县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提出了2013年奋斗目标。2013年,郧县重点工作是着力建设宜人宜居新县城、绿色产业聚集区、城乡统筹示范区、转型发展试验区,谱写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新篇章。
回眸2012年:砥砺奋进成果显
2012年,郧县紧紧围绕“走在全省山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前列”目标,坚持“三个五”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四个郧县”建设,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亿元,增长17%;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7.12亿元 (不含南水北调耕地占用税和耕地开垦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7亿元 (不含南水北调耕地占用税和耕地开垦费),同比分别增长26.7%、21.6%;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3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3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81元,分别增长13%、12%。
关键词:绿色生态
整合支农资金上亿元,新扩特色产业基地6.2万亩,建成全市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园,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新增 “三品一标”品牌6个,实现农业总产值32.4亿元,增加值17.2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13.1%、20%;郧阳岛开发全面启动,九龙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2万余人次,实现文化旅游总收入12亿元;重点推进白桑关等6个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白浪镇洋溪沟村等60个宜居村庄的规划建设;完成小流域治理128平方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700口,开展人工造林5万亩,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6个,汉江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以上。
关键词:工业强县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增长56%,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8项;成功引进远大可建等县外境内项目137个,实际到位资金44.83亿元,利用外资2016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260万美元;开工建设中非工业园等13个亿元项目,川路、飞歌、郧府薯业、寿康物流配送中心等20多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方石、统香等5家亿元企业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荣发精密铸造公司产销一举突破10亿元,成为郧县首家10亿元企业;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和十大百亿级工业园区建设,整理山地4000余亩,建成园区15个,园区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2.6%。
关键词:改善民生
全年投入资金7.09亿元,实施民生工程139项。实施校企合作等国家级改革项目3个,改造校舍23万平方米,改扩建幼儿园61所,改造薄弱学校142所;实施了15个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了15个移民新村的农家书屋,配备了1.2万套广播电视 “户户通”设备;累计发放惠农补贴2亿多元;城镇新增就业3520人,农村转移就业15855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住房补贴838万元,新建保障性住房3174套,改造农村危房2500套;帮助4500余名农民工清欠工资8100多万元,投入4000余万元解决了5.1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了挖断岗等9个生态移民新村。
关键词:和谐稳定
坚持大员上阵,积极构建大调解格局,整合信访维稳、综合治理等职能,实行县主要领导周一挂牌接访和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制度,民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纠纷化解力度进一步加大,“破案会战”成效明显,实现了重要敏感时期“零上访、零通报、零记录”的维稳目标;扎实开展平安乡镇、文明单位、十星级农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打非治违”、“雷霆行动”等专项整治,依法整顿矿产开采秩序,严厉打击汉江河道非法采金行为,社会大局平稳可控,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关键词:为民服务
建设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四力合一”的诚信政府,县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立六大专班,实行“五制”管理,开展“走看比促”活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177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6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6%以上;调整行政审批事项88项,组建监察派出机构,政府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得到进一步落实,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统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完成较好。
展望2013年:引领潮头新跨越
2013年总体思路:着力建设宜人宜居新县城、绿色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示范区、转型发展实验区。突出抓好生态滨江新区核心区建设,南水北调移民后续工作,青曲、鲍峡、子胥湖3个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旧城改造,郧阳岛开发这五项重点工作;集中启动政务新区建设、规划建设郧阳汉江沧浪洲大桥、申报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四城联创”、基本建成柳陂新区这五件大事;奋力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50个、新增工业用地5000亩、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这五项指标,为加快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全面建设美丽新郧阳而努力奋斗。
奋斗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
关键词:宜人宜居
全力开发长岭新区。优化长岭新区规划修编,完成天马大道二期、金龙路二期、红岩路、沧浪大道等重点路网工程,推进解放南路至刘家沟隧道沿线景观建设,加快商业网点、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争取启动湖北医药学院长岭校区及市人民医院郧阳分院等项目建设,规划供气、供暖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桥头公园。
全面拓展老县城。加快滨江路建设,改造城北路,打通县城内循环;加快推进库岸防护工程绿地建设和滨水湿地景观建设,启动县城核心区汉江沿岸75公顷滨水景观带建设;加快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拆墙透绿,拆房建绿,见缝插绿,还绿于民;加大县城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稳步推进杨溪铺消落区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政务中心建设,实施沿江路、水、堤工程;编制子胥湖生态新区规划,启动核心区居民集中安置工程和郧庙路、郧漫路沿线绿化工程,建设千亩茶园、千亩果园,发展休闲观光游;建设武阳岭至堰河村沿江景观大道,推进水上乐园、山体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
全速打造柳陂新区。加快郧阳岛旅游码头、郧阳老街建设,力争“五一”节前对外营业,展示中心、博物馆、大成殿、变电站、北环路、南湖路等项目年内主体全部完工,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全力抓好柳陂镇挖断岗至亮子湾九个村连片整治工程,突出建设青龙山整村改造示范点;完善柳陂片区城市功能,建成柳新路、环湖路、柳陂湖大桥等重点路桥,建设滨湖湿地公园,打造城市滨湖风景带。同时,加快安阳镇科教新区、青山、谭家湾、杨溪铺小镇规划编制,着力构建“一江两湖四区六镇”城市格局。
关键词:绿色集聚
深入推进“一区两带”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光伏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完成青龙山项目区15.5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和2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库区2.9万留置人口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启动5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地灾防治工程;统筹推进161.2亿元的重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6大类共94个项目;新建蔬菜、烟叶、核桃等绿色产业基地10万亩,新发展畜禽养殖500万只(头);培育6个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30家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堵河鳜鱼等6个农业“三品一标”品牌;推进6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完成15个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项目建设,扶贫搬迁2000人,使1.5万人脱贫。
扎实推进“双百工程”。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启动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力争“双亿”企业达到3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0亿元;重点抓好川路一期、神河二期、远大可建、天圣医药、农产品加工园等在建项目投产达效。
推进 “一城两区三园四线”建设。加快“滨江生态旅游城,郧阳岛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子胥湖生态旅游新区、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园区建设,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筹办首届 “中国·郧县世界人类文化节”,打响“中国郧县·人类老家”地域品牌;启动湖北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争创湖北省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1至2个、国家4A级景区1家、高星级酒店1家、五星级农家乐1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个、省级2个。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加快强镇富县进程。设立3000万元镇域经济发展专项基金,乡镇新增税收县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支持乡镇建设1平方公里以上的产业园区,实施乡镇规模以上企业“消零”工程,加快谭山国际石材城、鲍峡绿松石等园区建设,争取1至2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
关键词:城乡统筹
统筹规划编制。坚持 “全域郧县”的规划理念,科学编制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规划体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成乡镇集镇建设规划编制,完善绿化、供排水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编制与管理,形成城乡联动的发展格局。
统筹基础建设。投资50亿元以上,建设城乡一体的交通、通信、广电网络和市场体系,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共享;启动柳五路改扩建、郧白路建设,推进五鲍路建设,改造县乡公路30公里、村级公路120公里;完成长(岭)沙(洲)一级路、郧(县)十(堰)高速公路、郧县互通连接线、谭(山)梅(铺)大桥建设工程,完成牛头岭码头等南水北调交通复建项目。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十个一个不漏”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县一中迁建工作,启动县一中省级示范高中和县二中特色高中创建工作;加强三级医疗卫生体系能力建设,启动县中医院迁建和谭家湾等6个乡镇卫生院迁(扩)建,力争居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面达到75%以上,全民医保面达到97%以上;实施1万套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积极构建乡有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组有文化中心户的文化网络。
关键词:转型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启动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工程,基本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加快华新金龙窑尾脱硝工程建设,加快神河集团、佳恒公司电镀生产线重金属污染治理;创办1至2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引进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和项目;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力实施“沿江生态防护、沿湖亲水走廊、区域流域生态治理、低丘缓坡岗地生态保护”四大工程,植树造林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亩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把库区172米水位线1公里范围内的村纳入国家第二轮集中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范围,把柳陂新集镇和挖断岗等9个村纳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泛开展生态乡镇(村)创建活动,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面达到30%以上,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创建为“生态村”,逐步实现汉江沿岸乡镇污水集中处理。
关键词:和谐幸福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做好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加快村(社区)民主管理水平;完善政务、村(居)务公开制度,扩大群众知情权;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加大法律援助力度,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全县大地。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健全社区、网格(片区)和物业(小区)“三级联动”管理服务网络,建好社区负责人、专职工作者和志愿者“三支队伍”,做好留守家庭、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扶工作,打造3个精品社区。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推行“五险一单”,力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深化平安郧县创建。建立健全乡镇“群众工作站”和村级“群众工作室”两级矛盾排查体系,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大力推进“十户电话联防”,深化“三实”管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关键词:诚信政府
建设学习型政府。以开展学习型干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政府“三型”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以评促学、以考促学等多种形式,破解干部知识缺乏、技能缺乏、本领缺乏产生的能力不足、效率不高、执行不力问题。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等专业知识学习,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务服务工作,突出“简办、精办、快办、办成、办好”服务理念,深入开展 “第一服务窗口”、“首席发展环境”创建活动,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
建设责任型政府。继续实施重点工作专班推进制度,深化实施“五制管理”;启动实施县直部门“百姓问政”活动;常态化开展“走看比促”观摩督办活动;牢记“公”字当头,“责”字如山,敬畏责任、心系责任、落实责任,主动担当、敢于担责、勇于担难,在工作中做到敢抓敢管、立说立行,言必行、行必果。
建设廉洁型政府。完善招投标市场综合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大投融资监管力度和财政性资金、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切实做到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三公”经费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五个专项治理”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扎实推进以治理 “拖、搪、推、玩、赌、奢”为主题的治庸问责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严守《廉政准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以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来源:十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