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房地产业需要怎样的“人民公仆”

2008-04-29 09:56:53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近日有媒体曝出:发改委一则颇受关注的“二季度全国房价整体将保持温和上涨趋势”的报告已从发改委官方网站撤下。该报告对房价走势作出的判断引起了市场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房价5月即将走向分水岭的敏感时期。

尽管有人士认同这则报告,认为房价上涨的压力的确依然存在。但笔者认为,有关部门此时抛出这个报告是对“楼市走向拐点”和“楼市会否拐大弯”感到压力很大。

无独有偶,笔者不由得想起一则“河北省建设厅厅长批评有些干部对群众感情太淡漠”的报道。

报道说,到目前,河北全省各市、县共筹集资金(含列入财政预算的资金)75亿元,要为7万个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如果这些资金能够全部到位,基本可以满足保障工作需要。但是,河北部分县、县级市根本没有把这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廉租住房房源筹集进展缓慢,租赁住房补贴标准偏低,发放不够及时。特别是让这位厅长不能接受的是全省有约一半的县和县级市没有完成住房建设规划。

而且,按理说经济适用房单套住房面积不能超过65平方米,这符合低收入家庭的购买力。但这位厅长却指出,有些地方仍把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搞大,肯定是有利益集团在作祟。他举例说,有些地方将经济适用住房整体出售给一个或几个单位的职工,形成“公务员小区”“教师小区”,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上述事例仅是冰山一角。在房地产业开发中,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和开发商的“前期运作”乃至最后我们沦为“房奴”,始终有一条灰色的利益链条伴随我们左右。尽管政府强调的房地产市场要稳定健康地发展的目标很明确,但现实是“接连高企并接近离谱的房价搞得民怨沸腾”。

当然,政府部门为了防止楼市出现“硬着陆”,坚持调控以实现房地产“软着陆”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面对近年来“楼市大起,房价大涨”的严重后果,政府部门更重要的是要走出利益集团的角色中来,让房价回归理性而不是理性回归。我们需要的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人民公仆。否则,住房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吗?(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