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孝感正文

云梦:县镇一体同发展 城乡共筑幸福梦

2015-09-24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县镇一体同发展 城乡共筑幸福梦
——云梦县城关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纪略

    引进的长舟集团,总投资15亿,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省盐化、物流的龙头企业。目前,投资6亿元的一期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已建成,是全国18个物资战略装车点之一。在建的二期投资3亿元,是国家认证的两家绿色食盐加工是企业之一。

    近年来,云梦县城关镇树立县镇一体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坚定全面建设全市5强、全省50强乡镇的目标,当好城乡一体化、云孝一体化、文明云梦、幸福云梦的排头兵,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呈现新的局面,演绎了一曲小城的幸福之歌。

  培植骨干强后劲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影响小、发展潜力大的项目。

  坚持优化环境不动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服务,让楚盛喜来登酒店、科雷伯格胶辊等一批项目早日建成,尽快投产达效。

  坚持培植骨干企业不动摇。着力培植长舟集团、白云集团、芬怡内衣、华仁纺织等骨干企业,使之成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和支撑。

  东西并进齐发展

  城关镇是云梦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襄铁路贯穿全境。铁路东边,下辖曲阳、幸福、陈赵、建新等9个社区,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铁路西边,下辖西王、白合、大周、蔡陈等6个村和黄湖社区。

  建设东城区是云梦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贯穿大周贯穿大周、蔡陈村涵洞蔡陈村涵洞,促进铁西片经济发展促进铁西片经济发展也是云梦对接孝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重要举措。围绕这一战略决策,该镇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投身东城区建设。

  该镇成立了东城区建设协调指挥部,专班人员走出镇机关,全部在建设工地一线上班。陈赵、建新社区实行“空楼行动”,除留下一名干部值守社区办公楼,其余干部全部深入到建设工地一线。

  针对东城区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选派多名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充实到陈赵、建新社区中,调优了这2个社区的干部结构。同时,大力倡导“5+2”、“白+黑”的工作作风,及时迅速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今年以来,全镇共协调处理各类纠纷100多起,确保东城区建设和全县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贯通2个铁路涵洞,是助力铁西片农村发展的关键性工程。该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协调建设难题。2013年4月,大周铁路涵洞工程动工,2014年7月18日,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大周涵洞及和平西路西延工程竣工,新修的一条全长1200米、宽18米柏油路,将云应路、和平路、大西路、肖白路连通了。

  为破解火车站涵洞的拥堵,解决邱聂、周田、蔡陈等村农民出行难,大货车难进出的问题,2014年5月,该镇多方争取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了全长193米、宽26.4米的蔡陈涵洞工程。同时,新修了一条全长1000多米、宽18米柏油路,将火车站涵洞与蔡陈涵洞连通,目前,正在进行连通路扫尾工程。大周、蔡陈涵洞系列工程打通了城关镇西环路最后一公里,现在,到铁西片各村运输蔬菜的大货车,将避开云梦主城区,直达汉宜公路和316国道,该工程被铁西片6个村广大农民称为致富工程。

  以工促农帮增收

  近几年,该镇用市场经济手段谋划农业,镇村两级共投资500多万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调整结构,促使白合、西王、大周、肖李、黄湖等村(社区)花菜种植连成壮观的一片,全镇花菜种植超过5000亩,产量突破2万吨。

  该镇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灌溉、统一销售、统一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分户受益”的工业化模式,使花菜的生产、销售有章可循,改变过去农民千家万户“提篮小卖”的传统模式,种植花菜的经济效益凸现。组建白合蔬菜合作社,实现花菜销售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远销俄罗斯、欧盟等地,全镇蔬菜外销率超过80%,着实帮助农民增收。

  同时,该镇有针对性引进启明食品、天成实业、国荣面粉等“农”字号企业,生产蔬菜饼干、绿色面条和面粉,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还促使该镇的农产品得以转化增值。

  以城带乡促均衡

  该镇重视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位于县城的城关二小、三小与边缘农村小学结成对子,并选派优秀教师支教。全镇已有100多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该镇累计投资近百元扩建镇卫生院、改造村组卫生室,全镇形成以镇卫生院为龙头,以城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村组卫生室为纽带的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在全市率先试点并普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实行财政补贴,实现了药品“零差价”销售,有效缓解了“看病贵”。向群众免费提供17种疫苗接种、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7岁以下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等9大类24个小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了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美丽城关现魅力

  城关镇按照“户户安居、人人乐业、家家文明、村村美丽”的村镇建设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狠抓城乡一体化建设。

  镇村环境焕新颜。以规划为龙头,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统筹投入400多万元,着力推进“四城同创”、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和“一线一点”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完成村塆道路改造、小街小巷硬化及下水道改造近40公里,亮化出行主干道12公里,整治塘堰100多亩,疏挖沟渠16.5公里。初步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长效保洁机制,集镇、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白合、蔡陈、周田等村主干道安装了80盏路灯后,切实解决了铁西片群众夜间行路难的问题。夜色迷人的梦泽湖、风景秀丽的曲阳河、一步一景的黄香大道等成为群众的浏览胜地。

  古镇小村幸福多。走进位于铁西片的西王、大周等村庄,一幅新农村美丽画卷更是令人陶醉:水泥巷道,平坦洁净,绿树成荫;村民住宅,红瓦白墙,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休闲广场,现代时尚;环村水系,垂柳依依,倒映成画。斜阳西下,一个个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正在领着孙子玩耍的村民王某自豪地说:“我们西王,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比县城小区还好!”

  如今,“屋后松竹送风,门前池塘环翠”的田园景象已在城关镇的乡村变为现实。

  城乡共筑幸福梦

  该镇镇域经济发展较快,位居“全市二十强乡镇”前列。新一届镇委、镇政府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补齐幸福“短腿”,加速提升民生文化水准。城区实现有线电视全覆盖后,该镇多方筹资200多万元,为所有自然村接通有线电视光纤系统。镇、村对安装有线电视的农户给予补贴,全镇已有95%的农民看上多频道、高清晰度的光纤有线电视,丰富了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该镇针对基层实际,出台扶持文化活动的政策,对农村文化活动予以倾斜。镇政府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起老年人活动中心和1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指导帮助各村(社区)组建舞蹈队、太极拳队、龙灯队等。全镇涌现戏迷协会、诗词协会、舞蹈协会等20个社团组织。各村(社区)共拿出50多万元,购买活动器材和图书等,建起了活跃城乡的肖李舞蹈、幸福龙灯、曲阳皮影、大周乐队等10多支农民文艺宣传队,农村文化活动呈现出红红火火的态势。

  晨光中,夜幕下,一群群老人翩翩起舞;戏迷们聚在一起,净末旦丑,吹拉弹唱;灯光下,老老少少,书声朗朗,楚河汉界,天地经纬,读书的,对弈的,打球的,作赋的,乐而忘返……漫步城关镇的集镇乡村,城乡居民们用朴实的方式,演绎着“小城的幸福”。(邓复华、周军霞、李安仙)

来源:孝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