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五个到位”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本网讯 通讯员虞宇杰报道:2016年以来,云梦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紧盯2年促推进,3年促完善的总体目标,从“领导、工作、机制、奖惩、资金”五个方面入手,做到“五个到位”,着力解决制约环卫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
领导重视到位
一是高位推进。2016年3月,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主持,在伍洛、沙河两乡镇,召开了全县13个乡镇的农村垃圾治理现场指导会。5月初,又由政府县长主持,召开了全县13个乡镇的农村垃圾治理督办会。所有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也分别召开了镇、村动员大会,大会、小会说,自己亲自抓,资金优先安排,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当作一件大事,当作民生工作来抓。
二是全民动员。2016年初,既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动员会之后,所有单位、所有学校、所有乡镇、所有村均陆续召开了动员会议,层层进行了传达,有的村还确立了环境卫生领导小组、环境卫生群众代表、环境卫生农民协会等,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农民协会、知名人士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
三是大力宣传。2016年,云梦县通过出动宣传车10余次、办宣传专栏100余个、发放宣传册600余份、刷写宣传标语100余条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心入脑,形成人人参入,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
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抓乡镇整体覆盖。2015年,该县已完成了胡金店、沙河、吴铺、伍洛、隔蒲、开发区、城关7个乡镇的推进工作,完成了总任务的54%。2016年,再推进清明河、义堂、曾店、倒店、道桥、下新店余下的6个乡镇,建垃圾压缩站6座、收集站105座、垃圾池1000个,购置大型垃圾压缩车3辆,压缩箱8个,垃圾清运车10辆,垃圾箱105个,配备保洁员440人等。2016年推进的6个乡镇,做到了早谋划、早宣传、早动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抓好农村垃圾治理的推进工作。目前,6个乡镇已全面开展了农村垃圾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清运设备配备、保洁人员聘请、运行机制建立等工作,预计7月底以前,6个乡镇的推进工作可全部完成,9月底以前,可全部实现正常运行。其中,清明河乡动员较早,动作较快,行动较积极,乡垃圾压缩站、村垃圾收集站已基本完工。
二是抓运行机制完善。对于2015年已推进的7个乡镇,已完成了户有垃圾桶、湾有垃圾池、村有收集站、镇有压缩站、县有填埋场的“五有”建设标准。已形成了户分类、湾保洁、村收集、镇压缩、县处理的“五级责任”运行机制。对于2016年推进的6个乡镇,也做到建设、运行二手抓、二到位。
三是抓存量垃圾清理。各乡镇在抓农村垃圾治理推进工作的同时,对乡镇原有存量垃圾也进行了全面清理,特别是主要公路边、村湾边、水塘河道边、桥梁边、垃圾箱(池)边、城郊结合部、村庄、小区等存量垃圾,实行了重点清理,彻底改变了云梦县农村到处都是垃圾的落后面貌。
管理机制到位
一是逐步实行了垃圾分类。在农村,积极提倡了“二级分类法”,即:农户初分到垃圾分类桶(箱、池),保洁员再分到垃圾收集(压缩)站,从初始阶段将原生垃圾进行分类,大大减少了垃圾的运输量和处理成本。在乡镇,建立健全了可回收垃圾的收购网络点,收购服务延伸到了乡镇、到了村。在集镇、社区,尽可能地设置了分类箱、分类桶等分类设施,极大地方便和调动了广大农户分类、收集、销售的积极性。
二是严格实行了责任包保。2016年,城区重新制定和完善了所有县“四大家”领导包区域、所有单位包路段、所有门店包门前的环境卫生责任“三包”机制。各乡镇、单位、社区,也纷纷建立了环境卫生包保责任机制,实行了农户垃圾“门前三包”,农户垃圾全部到垃圾桶、垃圾池。实行了村、湾垃圾责任包保,村、湾垃圾全部到垃圾箱。实行了主要公路边、村湾边、水塘河道边、桥梁边、垃圾箱(池)边、城郊结合部、村庄、小区等责任包保,划路段、划村庄、划区域,任务编号,责任到人,公开联系电话,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等。
三是积极探索了市场化运行机制。2014年,在沙河乡创办了集镇市场化试点,实现了管理专业化、清扫机械化、保洁常态化。事实证明,市场化是农村垃圾治理的有效选择。在沙河乡的带动下,2015年,全县有8个乡镇实行了集镇市场化运行模式,占乡镇比例的60%以上,变管理者为监督者,变普通保洁为专业保洁,变突击保洁为常态保洁,使乡镇集镇环境卫生保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奖惩考核到位
一是成立了常设机构。2015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垃圾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各乡镇乡镇长为主要成员。2016年,配齐配足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由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以城管局为主组建工作专班,便于统筹全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高规格、高配置,常年抓、专业抓;
二要设立了奖惩基金。克服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心态。2016年,按每乡镇5万元、每村5000元的标准,由县财政统筹,实行每月一考评、每季度一考核,年终对全县各乡镇、各村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逐镇逐村考核验收,凡验收合格的,给予奖补,验收不合格的,除取消奖补外,还将重点督办,集中曝光;
三要纳入全县责任目标考核。2016年,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列为全县主要责任指标,与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年终进行责任考评,评先表模,绩效挂钩。
资金保障到位
一是县镇两级财政投入常态化。进一步强化了两级政府“兜底”责任。2016年,县政府继续负责农村垃圾治理镇一级主要建设的奖补、主要设备的配备、主要运行的保障。2016年,县政府已列入财政专项资金900万元,全部用于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各乡镇政府负责农村垃圾治理镇、村两级建设的投入、运行的保障,每年将垃圾治理建设及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既要建设得好,又要运行得好。
二是逐步稳定保洁队伍。为了提高农村保洁员待遇,保障队伍稳定,确保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正常有序开展,2016年,县政府明确提出,对于农村保洁员,要按照每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每村按1—3名保洁员配足配齐。要建立稳定的工资待遇,设立农村保洁员工资财政专项资金,由县、镇两级财政共同负担。要提倡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农村保洁员工资,每月最低500元,集镇保洁员工资,每月最低800元,以增加保洁员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改变保洁队伍留不住的窘境。
三是逐步探索了农村环卫收费制度。在基础条件好的乡镇、村,积极探索了农户收费制度,通过推选农户代表,按户或按人,每人每月1元收取,让环卫事业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的参入意思和主人翁责任感,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垃圾治理的经费保障。目前,已实行农户收费制度的有近80个村,占全县总村数的27%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