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黄石正文

黄石:直击城管难点(之三)——建筑渣土抛洒问题

2014-03-25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朱胜利、左志文报道: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群众不满意的事解决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黄石市城管局把解决建筑渣土抛洒这一群众诉求多、社会关注多的焦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突破口,把化解“民怨”作为“第一追求”,确保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满意。

  随着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该市城区建筑垃圾年排放量达400余万立方米。市内某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开挖土石方达120余万立方米;开挖的地带为填湖处,渣土粉煤灰多,客观上增大了抛洒滴漏问题。开工建设以来,进出施工工地的运输车辆车轮带泥、抛洒污染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造成加快城市发展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扰民问题突出,并成为“难症”、难治焦点。为此,市城管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

  改进作风,主动深入工地协调解决问题。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市城管局主要领导多次组织由开发方、建筑方、运输方等多方参加的协调会,甚至一周多次不定时现场督促和指导文明施工设施建设。实行“劝导—告诫—整改—处罚”的人性化执法方式,督促施工单位硬化进出通道路面、建立冲洗台(槽)、设置高压水枪设施等。二是主动上门搞好服务,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工地组织召开了黄石市建筑渣土污染专项整治现场会。完善“先服务、再管理、后执法”三位一体的城管工作模式,举行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拔河友谊比赛等活动,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化解管理双方情绪。三是放弃周六休息时间,市城管局主要领导组织局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周边道路清扫保洁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积极作为,切实加强施工工地源头管理。一是在易发生撒漏和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重点路段和区域增设监视探头,一旦监控区域发生涉及违法撒漏现象,及时查处,实现执法的无缝覆盖,减少执法盲区失控现象。二是成立联合执法工作专班。由公安交警、城管、建设等部门人员组建3个联合执法固定岗亭。几个月来,机动巡查执法分队对全市路面渣土运输车辆设卡严查,对建筑施工工地源头、文明施工设施设备进行检查,重点查处运输车辆车轮带泥和抛洒污染、密闭不严等违规行为,共查处车轮带泥污染路面106起,密闭不严217起,超高超载625起,准运证不合格46起。三是加强路面抛洒的清扫清洗工作,采取凌晨4点至6点清扫,早上6点至7点,中午12点半至下午2点,晚上8点至9点冲洗路面的方式抓好清场工作。

  化繁为简,创造性解决“难点”问题。一是为了解决运输车辆装载稀泥易导致路面抛洒问题,市城管部门主动协调项目方邀请专业人士,对比实验解决泥土固化外运问题。二是为了进一步改进工作,市城管局主要领导对渣土运输车辆车厢后部密封设施进行现场研究和实验,将直径18毫米的圆钢在车厢后部挡板焊接成“U”字型内封线条,有效解决了车辆滴漏缺陷,创造性解决了渣土抛洒滴漏的技术问题,并对全市200多台渣土运输车辆进行规范改装。三是与开发方、建筑方、运输方“约法三章”——三方作出公开书面承诺:所有驶出大门的车辆必须冲洗,严禁带泥上路,严禁车辆超载运输;运送各种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车辆必须配有遮盖和防护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尘土飞扬、洒落和流溢。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用实际工作成效来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总之,经过近段时间的治理,市城管部门会同相关城区、公安交警、建设等监管部门,在施工方的支持配合下,工地周边道路路面污染问题有了进一步好转。当然,建筑渣土处置违法违规现象的整治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下步,市城管部门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有效联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探索有效处置管理建筑渣土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制度,努力为市民创造一个文明、和谐、整洁、宜居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