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泥头车”再不能胡乱“撒野”
“师傅,你没有办理渣土拉运准运证,按规定不能驶入市区,而且你的车装的渣土太多,也没有密闭运输。”27日上午,市交警支队民警与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在大泉路进行检查时,拦下了一辆满载渣土的货车,执法人员对司机进行教育,并要求其尽快予以改正。
秋高气爽,正是各建筑工地满负荷施工的黄金期,但随着我市重手整治“泥头车”的力度持续加大,城区中渣土车多拉快跑、抛洒滴漏的现象已难觅踪影。
“以前卡车经过,灰尘满天飞,我们基本站在门里面,有客人来才敢开门。现在,灰尘少了,酒店可以敞开门迎客了。”桂林北路秋色如画,在路边某酒店工作的服务员王莉斯如是说。记者在附近一家正在施工的工地看到,运土运货的大卡车从工地出来时都进行了清洗,大门旁还有两名清扫工人,不时清扫附近的灰尘。
“抓源头、控车辆、重执法。”市城管局渣土管理处主任汪钢超说,这是我市治理“泥头车”的“三字经”。工地未落实围挡、降尘等规定,严禁开工;未建设文明施工设施,严禁进行建筑渣土处置;运输车辆未冲洗干净和未密闭或密闭不严,严禁驶出工地。市建委、市城管部门还联合发文,督促施工单位对进出通道路面硬化、建立冲洗台(槽)、设置高压水枪设施,并要求加强路面抛洒的清扫清洗工作,采取凌晨4时至6时清扫,早上6时至7时、中午12时30分至下午2时、晚上8时至9时三个时段冲洗清场。
管住源头,还要管住车辆。2011年7月,依据我市从事运输建筑垃圾车辆及年建筑垃圾产生量摸底调查统计情况,4家建筑垃圾公司专营企业、167辆运渣车进入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不符合建筑垃圾运输条件的外来运输车辆、个体私车以及无资质的小型车队被全部淘汰。同时,车辆随意倾倒建筑垃圾、随意更改路线将受处罚。
“你看我这车,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运行的路线及轨迹能够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黄石卉垚渣土运输公司司机周喜云表示,“武汉路、黄石大道、杭州路等城市主干道不允许渣土车进入,除特殊情况外,白天一般不允许渣土运输作业。”
为彻底整治“泥头车”,我市还在易发生撒漏和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重点路段和区域增设监视探头,并设立3个联合执法固定岗亭和1个机动巡查执法分队严查。
今年8月,黄石港某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在没有完善冲洗槽、路面硬化的情况下外运渣土,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导致朝阳路至黄石大道沿线大面积抛洒污染,严重破坏了市容环境,影响了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市建委安全站、市渣土管理处、黄石港区城管局明确要求施工方组织人员对路面进行清理、冲洗,同时要求该项目部向黄石港区城管局交纳文明施工保证金10万元,自愿接受相关处罚。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渣土管理处在大泉路、河西大道、沿湖路、106国道、大棋路共检查货运车辆210余台次,对存在问题的70余台货运车辆进行了现场处罚整改;2014年至今,全市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3起,立案查处1起,严重影响路面整洁的建筑垃圾抛洒现象得到明显缓解。
只堵不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市城管局局长黄学杰表示,目前我市城区建筑垃圾年排放量达400余万立方米,但建筑垃圾处置率不到50,即过半建筑垃圾仍处于无主倾倒状态。为此,市城管部门正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谋划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筑垃圾通过破碎、筛选、配比、压制、养护等工序后,可加工成建筑制品再生墙体及再生混凝土材料,或直接用于道路基层和底层回填。此举不但能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将从源头管住建筑垃圾无序倾倒行为。(廖巍巍)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