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孝感正文

安陆:打造幸福宜居家园

2015-12-18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打造幸福宜居家园
——安陆推进城乡三类新社区建设观察

    隆冬时节,穿行涢水大地,一个个建成的新社区,已成居民的幸福宜居家园:一排排依规而建的新居,平整干净的水泥村道,便民服务中心、居民娱乐室、小超市等一应俱全,居民在文化广场上娱乐休闲,好不惬意。

  “要把城乡三类新社区建设作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高起点规划、多模式建设、强力度推进。”安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胡飞说。

  科学规划,解决好“新社区建在哪里”问题

  烟店镇宋垅新社区,省道安京公路穿境而过,这里有黄荆山小集镇,也是安陆市2路公汽的终点站。“这里交通方便、人口集中,选点这里建社区,聚集效应已经显现出来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宋光朝介绍,经过近3年的建设,社区建起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大楼、千余平方米的社区广场,引进了3家落户企业,辐射周边5个村,聚居2980户、1万余人。

  安陆按照“人口集居、土地集约、产业聚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建设规划。

  对于城市新社区,在主城区(包括老城区)、功能拓展区(包括新城区、开发区、工业园区)按照“一次规划,全部覆盖”的原则编制规划;对于城镇新社区,按照“分步规划,试点先行”的原则,每个乡镇至少规划一个城镇新社区;对于农村新社区,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进行规划,在数量上不作统一规定和硬性要求。

  经过充分论证,全市确定了规划建设42个城乡三类新社区,其中城市新社区17个,涵盖开发区、府城街道等所有社区;城镇新社区14个,每个乡镇各1个,位于各乡(镇)的主镇区;农村新社区11个,位于中心村、小集镇、农业产业区。

  42个城乡三类新社区分四年规划建设,规划部门统一制定全域规划图,科学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多元筹资,解决好“建设资金哪里来”问题

  在统筹建设城乡三类新社区过程中,安陆探索整合各类资金、运用BT运作、小城镇开发、群众主体多元共建、项目建设、旅游开发、产业发展带动等多种模式,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该市电力、交通、建设、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全力支持,各类建设项目适度向三类新社区倾斜。孛畈社区通过交通、建设、林业、电力等部门的项目支持,铺设自来水管5000米,改造供电线路4500米,硬化道路2400米,绿化社区环境1900平方米。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三类新社区建设。将有经济收益的公益事业公开招标,赋予民间资本建设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吸引社会资金建设社区商业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和幼儿园等,既完善了社区配套服务,又便捷了社区居民生活。府城八角楼社区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建成高标准的凤凰养老服务中心,中心配备200个床位,老年人活动室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各“三万”工作队和市直部门积极参与三类新社区共驻共建。今年,25个城镇新社区和农村新社区共争取到“三万”活动帮扶资金、项目资金500多万元,17个城市新社区争取到共驻共建活动资金100多万元。袁畈社区在“三万”工作队的帮扶下,建起古色古香的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碧山脚下一道靓丽风景。

  该市还大打乡情牌。南城闭刘社区居民严资刚无偿出资50万元支持村级建设,硬化通组公路2200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提升。

  三种模式,解决好“社区怎么建”问题

  在具体的实践中,安陆探索出项目拉动、镇社一体、区域覆盖三种新社区建设模式。

  对城市新社区,采取“项目拉动”模式来建设。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在新社区范围内适当拆迁改造,结合商品房开发,新建安置区、保障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城市综合体等,从硬件上提升新社区形象。府城北正社区随着老城区改造项目的推进,已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小区,相继引进了西亚丽宝和永安广场综合大型卖场项目,成为市区最集中、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对一些与镇政府同处集镇的城镇新社区,推行“镇社一体”模式,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与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融为一体、有机对接。烟店碧山社区把党群服务、计生民政、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文化卫生、居家养老等服务项目与镇直职能部门有机结合、共同使用,为居民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中心村、小集镇、集聚区的农村新社区,在保持村庄原貌,不进行大拆大建的基础上,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核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雷公镇双河社区在保持村庄原貌的基础上,改造清理下水道2195米,硬化街区道路、进户道路,改造升级京山桥,修整了街道中心花坛,新建了垃圾池,配置了垃圾箱,架设了夜间照明路灯,新建一面50米通透墙,“美丽双河”成为新社区里的一颗耀眼明珠。

  完善体系,解决好“社区怎么服务”问题

  建设城乡三类新社区,落脚点是打造宜居宜业家园。安陆不断完善三个“1+X”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社区怎么服务”问题。

  安陆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两委”成员,采取内选、外聘、下派等方式,选培“能人书记”,选引“回归书记”,选派“第一书记”,选育“后备书记”。全市42个三类新社区,均顺利实现“两委”换届,并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

  安陆还大力推进“三级对接”,打造“六网合一”的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设安陆党建、政务服务、网格管理、便民服务、“网上村村通”、远程教育等6个“子板块”。32个市直部门的325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网上办事平台,涉及基层12个部门的55个审批项目下放到乡镇,其中80岁以上高龄补贴办理、农村低保审批办理、农村五保审批办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办理等6项服务下放到村(社区)。

  目前,全市1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第一批32个试点村已完成与乡镇(街道、开发区)便民服务中心及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网上对接工作。(程荣东、肖刚)

来源:孝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