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一切权力都需要“在场的监督”!

2008-05-07 10:28:41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记者从佛山市人事局了解到,2008年上半年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将于2008514日至16日举行,为体现国家公务员招考工作的公平、公正原则,取信于民,接受社会监督,佛山市直单位招考公务员面试将邀请考生家长进入现场旁听,先报名先安排。(56日《广州日报》)

古罗马有句法谚: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显然,在公务员面试时,邀请考生家长旁听,这种在场的监督,有利于杜绝暗箱操作,从而以看得见的方式抵达正义、保证公平。

当前,“监督”一词十分热销,坊间对监督寄望颇深。但是,许多时候,所谓的监督是伪监督,监督主体无法实现监督,换言之,最显著的病灶就是监督者不在场。日前,本溪团干选拔事件沸沸扬扬。从程序看,这次团干选拔毫无漏洞,他们实行的双推双考———推荐报名,推荐提名。召开一定范围人员参加的公开推荐大会,在报名人员中进行民主推荐。根据得票情况,从高到低确定5名考评考察人选,并在媒体上公布。时间从36日到10日。表面看,这番运作并无可指摘之处,也交与公众监督了。

但是,公众的监督不在场,无法真正有效监督。比如,如果不是网友发帖,我们会发现三位团干的父母是市委领导吗?如果不是知情人士曝露,我们会知道“人不够,赶紧凑”的咄咄怪相吗?如果不是记者的深入调查,我们能获悉在表决阶段,市委常委投票选常委子女吗?等到真相大白了,我们才恍然发觉,才急咻咻地表达不满。然而,这种监督太滞后,也太偶然。如果当初在双推双考之前,相关部门就能保持最大的透明度,让公众现场监督,去考证每一个细节,去推敲每一个环节。在表决阶段,公众能够像听证会上的听证代表一样,去质询,去盘查,去辩驳,还会出现“集体抢官”的闹剧吗?

只要公众不是在场监督,就会预设可以操弄的空间,这业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学者秋风曾经谈到另一种伪监督。现在的国有企业、公立学校确实接受监督,但它只接受行政监督,就好比老子对儿子的监督,他们的利益本来就是一体化的。结果,国企和公立学校很容易被内部人控制,国有资产变成了管理层的资产,公众的非营利目标被私人的营利性目标压倒。事实上正是如此,我们从来不缺监督,但一些监督是形式的,是自我监督,是老子对儿子的监督。

在监督层面,还有一些监督令人悲叹。近年来,县委书记、县长屡屡犯事,县委书记成了腐败高发区。究其原因,权力过于集中。权力集中不是最可怕,最可怕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得不到真正监督。简言之,“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在这一语境下,权力过于集中的县委书记,要想不滥权、不腐败都难。为何会出现监督“太远、太软、太难”的尴尬局面,正是因为缺乏公众的现场监督,公众不是不想监督,而是无法监督,更别说在场监督了。

孟德斯鸠说,“(这是)永恒的经验,每一个当权者都容易滥用权力;他一直这样做,直到他碰到障碍为止。”是的,要降服滥权者,就必须给他套上笼头;要驯服掌权者,就必须给他设置障碍,这障碍就是监督,让公众真正能够监督,能够在场监督。

回头看佛山市直单位招考公务员面试将邀请考生家长进入现场旁听,无疑是实现公众在场监督的积极一步。推而广之,一切事涉公共利益的行为,都应该接受公众监督,这种监督应是在场的,而不是徒有其表的。(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