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救灾效率应成为永久的执政效率

2008-05-28 15:06:39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518日,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通过NetTouch网络调查系统展开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7.9%的公众对政府抗震救灾工作表示“非常满意”,21%的民众表示“满意”,没有一位受访者对政府抗震救援工作表示不满意。据悉,此次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500份,有效问卷3340份,覆盖了26个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5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5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各级政府在应对这场灾难时的高效、透明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各级政府迅速地行动起来,及时、全面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政府对地震发生前后相关信息也是披露得充分透明,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可以说,各级政府部门所表现出来的“救灾效率”是前所未有的。

而一直以来,由于体制、观念和组织与干部素质等原因的影响,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执政效率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责任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诸如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官僚病”老百姓更是深恶痛绝。从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政效率角度看,老百姓都希望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表现出来的“救灾效率”成为永久的“执政效率”。

从这次“救灾效率”看,各级政府部门首先是有潜力、有能力大幅度提高“执政效率”的。抗震救灾之后,如果今后各级政府部门能够将其他解决百姓实际困难的工作也像对待抗震救灾一样,切实提高执政效率,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救灾效率”就完全能够成为永久的“执政效率”。

各级政府部门在抗震救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救灾效率”,已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政府部门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改善,凝聚力、向心力等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如果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在今后执政时还能继续保持着这种“救灾效率”,这无论是对政府、对老百姓,都是一件幸事。5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在绵阳九洲体育馆看望九洲帐篷学校的地震灾区学童时,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大灾之后,如果“救灾效率”成为永久的“执政效率”,那也是“兴邦”的重要之举。(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