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全面实施生态立市
“百强”大冶 全面实施生态立市
跻身全国百强县后,如何可持续发展?3日,大冶召开市委全会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
坚持生态规划引领,禁止生态破坏,推进生态整治,实施生态修复,到2016年,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的比例占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100%。做特现代农业,做强生态工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陶忠辉、张林、景坤、良友)
【相关新闻】
蓝天净水是所有人的期盼——
“生态红线”前的绿色抉择
“开豪车、住别墅,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了清洁的空气,吃不上安全的食品,那叫什么幸福生活?”3日,大冶市委全会上,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一番话令人警醒。“蔚蓝的天、清澈的水、干净的地,这既是市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再走破坏资源老路,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环境承受能力难以为继,政府财力难以为继,农民增收也难以为继。”
重视、保护、建设生态成为90万大冶人的不二选择。
过去:矿竭城衰伤痕累累
大冶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建国以来,仅供应国企一块,该市就累计提供铁矿石1.74亿吨,铜矿石1.32亿吨,煤炭3085万吨,贡献利税约130亿元。
资源开采创造财富,也留下很多伤痕——
迄今,该市通过专家认定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区(点)119处,共涉及12个乡镇(街办)近2万人,每年产生的工业固废达2000多万吨。山体满目疮痍,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土流进湖泊、港渠,致使河床抬高……“老板赚钱,政府买单,百姓受害。”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大冶走向矿竭城衰。曾经靠采矿兴盛一时的龙角山镇、铜山口镇和铜绿山镇,已从地图上淡出。
行动:生态立市环保先行
大冶把生态转型作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重点,坚持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并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力打造“生态大冶”。
2009年,大冶成功争取国家投资2.57亿元的铜绿山铜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同时,对露采矿山实行总量控制,植树造林2.14万亩;投入3亿元启动实施湖港治理、矿山炮震区和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居民聚居点改造、铜绿山铜铁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投入6.7亿元对大冶有色铜山口矿尾矿库区居民点和武钢金山店铁矿东区采空区张伏三村进行地质灾害避让整体搬迁等。
从2008年到现在,大冶共关停1300多家“五小”企业。今年全市312家五小企业全部按期取缔,预计减少工业产值80个亿,税收2个亿。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大冶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逐步减弱,采矿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51%下降到30%。大冶已形成的以四大集群为产业主导的产业体系,为“生态立市”提供了强力支撑。“还老账,不欠新账。”市长李修武表示,在推进城市转型中,“一边守住原有的土地不被污染破坏,另一边还要防止新的污染源进入,即使是面对招商客户,生态环境仍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憧憬: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3日,大冶市委专门出台了《关于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决定》,推出了建设美丽大冶目标及路径。该市提出,到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湖北省旅游强市”和“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努力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市”。
为此,大冶市实施“治山工程”,加强对矿山开采区、尾砂库的环境治理,关停沿湖、沿港、重要交通干线等重点发展区域矿山80%以上。实施“治水工程”,加强对重点湖泊、港渠的管理和治理,依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综合整治,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重点企业污水排放在线监测,加大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力度,实施涉重工业污水处理工程。加大大冶湖、三里七湖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力争2016年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施“治气工程”,力争到2016年全部关停全市重污染型企业,全部淘汰城区排放不达标的燃煤、燃油锅炉,确保污染企业废气达标排放;实施“治土工程”,对全市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进行集中整治,确保达标排放。实施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土壤修复工程,加快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同时,该市把生态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明确基本农田、水源地、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等补偿标准,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加大对生态保护重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傅继成说,未来几年,大冶将统筹保护好生态功能区,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力争在三年内,让大冶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让人民群众不但能享受“冶城无处不飞花”的城市生活,也能品味“万家烟树满铜都”的田园牧歌。(陶忠辉、张林、景坤、良友)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