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咸宁:市规划局为打造中部“绿心”添力

2016-09-23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刘嘉报道:近年来,咸宁市规划局坚持改革创新,从重大民生规划编制工作入手,以生态为基底,筑牢“生态观”,通过实施四大“生态倍增”创新举措,为打造咸宁中部“绿心”添力。

  生态为先 夯实生态保护理念

  编制规划的目标要保护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咸宁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沿线发展规划》对幕阜山地区生态结构、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址灾害防治区及生态修复区等生态要素进行规划控制;《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总体规划》以南部森林保育区、东部农田生态区和北部生态湿地区形成“一环四廊串珠”的生态景观格局。

  以人文本 推进生态修复

  编制规划编制的核心是体植被修复,恢复自然景色。《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总体规划》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确定城市增长边界,框定城镇带发展总量,从水生态安全、水环境整治、水景观修复、水资源利用等四个方面对横沟河、官埠河、淦河、龙潭河、大洲湖、斧头湖、西凉湖进行水生态修复和控制;《咸宁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沿线发展规划》对产业空间布局做出指引,制定出幕阜山地区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以期引导幕阜山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功能为要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编制规划的重点是构建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等生态安全格局。《咸宁市城区综合交通品质提升行动规划》侧重城区道路“硬隔离”思路,为行人和公共建营造安全防火墙;《《咸宁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沿线发展规划》以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沿线小城镇的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构建“一镇一景”为目标,提出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和各小城镇的总体形象设计指引,以期形成景观各具特色、品位各具差异的鄂南山地特色小城镇景观带。

  文化为魂 完善生态基础设施

  编制规划的要义是完善城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总体规划》在城镇建设上重点塑造铁军文化、淦川文化、嫦娥文化、三国文化,同时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引入建设“绿色城镇”和引导“绿色生活”,提出城镇和乡村的污水、垃圾分类处理、无公害处理等多种实施方案;《咸宁市主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以打造城市重点区域、改善民生、完善城市功能、适应城市用地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实施“一减一增”(一减为减少建筑密度和开发强度,一增为增加市民公共活动空间),规划新增城市绿地面积71.6公顷,广场用地面积4.52公顷,停车场9.97公顷,城市道路83.56公顷。在城镇建设上重点塑造铁军文化、淦川文化、嫦娥文化、三国文化,同时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引入建设“绿色城镇”和引导“绿色生活”,推动单纯的功能性规划向人文性规划转变,打造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以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断提升城市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