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让保障房成为“阳光住房”
动态管理 建立租赁退出机制
崇阳让保障房成为“阳光住房”
本网讯 通讯员王凡、石旭利报道:
阳光分配 保障房保安居
一直在县城附近流动租房的陈某平没有想到,不用找人,单凭清理保障房和遥号,自己就能分上一套楼层不错的廉租房。20日,刚搬进金龙廉租房小区的陈某平,激动不已:“刚开始,我都不知道可以申请廉租住房,是房管局的人让我补报的,我也没想过会中签。”
58岁的陈某平,戏称是“病号之家”。丈夫中风半身不遂,儿媳患轻度精神病,全家靠她一人勉强支撑。一家先后在天城白泉、中津、七星等地辗转租房。
4月2日,崇阳县房管局了解情况后,立马上门找到陈某平,告知她申请保障房。让她倍感尴尬的是——已建的保障房已满,新建的尚需时日。按程序,陈某平要先申请报名,再排队,等待新建的香山小区廉租住房摇号再分配。“房源本身就紧张,我压根没想到会分配到我头上!”陈某平直言。
近日,崇阳县对现有入住廉租房小区的居民进行清理,对不再符合入住条件的10户中津、中医院廉租房小区居民清退,重新安排急需住房的城镇特困家庭。
“趁这次清理,我才住进腾出的廉租房小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陈某平喜不自禁。在崇阳,更多像陈某平一样的困难居民,经历着保障房阳光分配带来的红利。
认知偏差 公平分配遭质疑
“开着小车住廉租房”、“开店做生意的也住廉租房”、“穿着名牌在廉租房里出入”……年初,百姓对保障房分配的公平性质疑不断,保障房到底保障了谁?一面房源紧俏,像陈某平一样的困难居民无房可住;一面“大牌”不断,高调入住保障房。
“在崇阳,保障房是‘香饽饽’,房子没盖起来,申请的人就排起长队。”崇阳县副县长程冰野介绍,一直以来,市民对保障性住房有认识偏差。有的认为入住保障房就进入“保险箱”,想住多久住多久,住进就不愿退出;有的有条件的百姓,也想“分一杯羹”……造成有限的保障房资源更加紧缺。
被贴上贫困标签的保障房,如何引得百姓群涌而至?
自2007年始,该县投资3.36亿元,紧靠园区、校区、城区黄金地块,建成中津、金龙、香山等特色保障性住房小区,完成廉租房2620套,公租房1110套,经济适用住房144套,棚户区改造1470户,基本实现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目标。
不仅如此,保障房建设从不“将就”,外观设计新颖、绿化设施齐备,与高档小区无二,正如入住的居民所言,“住在里面很舒适”。
“保障房地段好,设计好,大人上班、孩子上学就医都方便。正是这种便利性和舒适性,吸引了更多的百姓,使保障房供不应求。”县房管局保障办主任甘景刚认为。
动态管理 执行租赁退出机制
“保障房在于惠民生、促公平,使真正需要的困难群众受益。如果该保障的‘落了空’,不该保障的搭‘便车’,就事与愿违,甚至造成新的不公和社会矛盾。”县房管局局长艾德良表示。
自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县房管局积极回应社会保障房质疑,启动自2007年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以来最大最全面的一次住房清理——联合社区、公安、工商、税务部门,分组分片逐一对保障房住户家庭情况、住房、车辆等基本信息查询核对。对乘用车、商品房、工商营业三者有其一的,坚决劝其退出廉租房;对入住登记信息不全不真实的,入户重新核查补登;欠缴房租的上门宣传政策并催促缴纳租金。
据悉,共对已分配入住的1420套廉租房、已摇号将分配的492套廉租房房主的房产、车辆、工商、家庭等个人信息进行了核对,查出经济条件好转而不再符合居住条件家庭10户、欠缴廉租房租金3户,虚假重复信息36户。
不仅如此,为回应群众期待,让保障房成为“阳光住房”,实现真正的的公平公正。崇阳县推进保障房阳光运行,实施动态管理,执行租赁退出机制。既加快建立住房保障对象经济状况审查多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也每半年组织复核,进行外围调查,将不再符合入住条件的家庭及时劝退,堵住资格造假、骗补骗租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