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社管城管“合家”
目前,网格化社会管理已成诸多城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举措,但将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融合,让它们在同一个平台上运行,却是荆门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创举。
两个系统,相对独立运作
“形象一点说,社管系统和城管系统就像手机里面两个重要的软件,在手机这个终端平台上,他们相对独立运行,但又能共享手机里面储存的各种信息,并通过运行,为手机提供更多的记录信息。”荆门市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这样打比方。
据了解,该市从去年3月启动网格化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由荆门城管局和政法委共同牵头,北京一公司负责承建。去年9月底,数字化城管系统投入试运行,去年10月底,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投入试运行。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高效共管”、“一个平台,两大系统”的总体构想,该市在全国首创了“四管两心”的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模式,即社会管理、城市管理、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和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其中,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已经完成,社会管理系统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包括与公安、民政、计生、卫生、人社、房产、教育、工商等8个部门进行数据对接以及用于跟踪督办的电子监察系统。目前电子监察系统已经投入使用,8个部门的数据交换系统正进入实施阶段,预计今年8月能建设完成。届时,将打破原来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计生委等八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将在市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这个平台上实现共享。不仅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也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支撑。
一个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荆门的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和数字化城管系统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网格化社会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与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使用同一个中心,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也是同一个。”市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市民反映平台有两个,一是拨打12319热线,二是登录www.jm12319.com网上平台,进行投诉建议。市民拨打12319反映问题后,后台12319呼叫中心会立即受理,在5秒钟内自动进行分类,分析反映的问题属于社管范畴还是城管范畴,然后生成处置指令,迅速下达。”
除了共享办公平台和市民反映问题的平台外,社管系统和城管系统还共享了集中运维的中心机房,共享了三维地图、二维地图、实景影像等多维数据资源。特别是社会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后,这个平台的信息将更为海量,涉及到的范围将更广。
“最直观的是在指挥中心能看到的数字影像增多了。目前平台上数字影像局限为城管系统安装的摄像头覆盖区域,8个部门信息共享后,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门摄像头中影像信息的加入,让平台就像一张‘天网’一样,让中心的监控能覆盖到更广泛的区域。”系统承建方工作人员邓波说。
两个项目公用一个平台,共同建设,避免了重复投资。比单个项目分别建设节省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此外,两个系统在同一个平台上合并运行,每年还可节省400万元以上的运行维护费用。
碰到问题久拖不决,监察系统跟踪督办
与8个部门的数据交换系统一同建设的还有电子监察系统,这也是社管系统和城管系统共同的督办平台。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于去年年底相继运行后,管理范围网格化,监督员网格员巡街、进社区的做法,可让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更快地得到发现和处置。但在问题的办理过程中由于专业部门的拖拉、互相推诿等因素导致处置效率低下,这种现象在城管系统中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处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呢?该市经过研究后决定联合市纪委监察局,在市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平台上加入一个电子监察体系,由市纪委安排专人在监督指挥中心办公,专职负责案件的跟踪督办,以确保市民反映的问题和网格员监督员们发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据悉,该系统已于6月份正式运行。
对于社会管理中网格员和城市管理中监督员上报、市民通过12319热线和网站反映的问题,由网格员和监督员进行核查后,确实存在的予以立案,交由责任单位进行处置。如果处置时间超过规定时限1天则该案件自动进入黄灯箱,若超时2天则自动进入红灯箱。若案件进入红灯箱后还没有处置,市纪委工作人员会直接给案件责任部门领导发送电子监察单,由纪委直接跟踪督办。同时,进行过监察的案件会自动进入到电子监察箱,市领导通过无线办公系统可随时随地通过电子终端进行查看和督办。
电子监察系统的运行,大大提高了社管系统和城管系统案件的处置效率,让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落到了实处。
社管管人,城管管物,融合可优势互补
在城市管理的大范畴中,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相较于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起步早,管理和运行模式相对规范和完善,并有大量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学习。而网格化社会管理目前因系统尚处于摸索阶段,其运行、管理模式还需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规范和完善。
鉴于两个系统现阶段发展差异的问题,两个系统融合共建可以让社管系统借鉴城管系统的成功管理模式,让社管系统共享城管系统的二维、三维地图,结合网格员统计的人、房、组织等信息,实现“以人找房、以房管人,精准定责、精细管理”的功效。
据市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社管系统是采集网格内人员、房屋、地理、物品、事件等基础信息,实现对人的管理;而城管系统则是采集城市内各种部件(井盖、电力设施等)、事件(牛皮癣、占道经营等)信息,以实现对物的管理。
“网格社管与数字城管两套平台的融合,以及三维展示系统的运用,能在几分钟内以房找人,或以人找房,连当事人住在几栋几层、房屋前后有几棵树,有哪些公共设施都一目了然。”
另外,共同平台上社管系统提供的社区管理信息、重点地物信息、人口信息、房屋信息等又能让城管的工作更精细,责任更准确。“比如说一个地方的井盖丢失,通过社管提供的信息,就可以知道井盖属于哪个社区,周围的住户是哪些人,这样井盖的用途和部门可以更快地查清楚,便于提高处置效率。”
该市在国内首创的社管城管系统融合共建的模式,得到了住建部和城市管理专家的高度评价。自系统投入运行以来,该市先后三次在全国性的行业大会上做经验介绍,山东、新疆、四川等外省市城市先后到该市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进行参观考察。据统计,近8个月来,慕名前来该市参观学习的省内外城市达70多个。
业内人士建议:规范职责,避免管理交叉和重复建设
两个系统同时运行,是否会存在一定的管理交叉呢?有专业人士提出疑问:“打个比方,关于井盖的问题,井盖丢失了,是属于城管范畴,而由于井盖的丢失造成群众的不便,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则又属于社管范畴。如何来界定这个管理范围?”
对此该专业人士建议,两个系统应出台相对规范、完整的管理手册,以确定网格员和城管监督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避免出现管理死角和管理交叉。
另外,如此现代化的两个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在拓宽管理层发现问题、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的同时,是否会与职能部门投诉平台、发现问题平台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呢?
“这就需要政府决策部门站在全市的高度,对我市智慧化城市建设进行一个顶层的设计,然后去分步实施,明确各部分的工作职责和建设范围,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信息化建设经费。”该专业人士说。(唐莹)
来源:荆门晚报 责任编辑: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