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这一年,谁是楼市的最大赢家

2008-02-26 21:00:28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新华网  陈才

 

时逢岁末,各行各业照例要进行一番年终盘点。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无疑就是“涨”。那么,我们也不妨来盘点一下在这一年当中,谁是楼市的最大赢家。

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地产开发商。的确,房地产开发商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赚了个盘盈钵满,这一点,一方面可以从股市中地产股的业绩表现得到印证,另一方面,国内富豪榜中地产富豪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财富膨胀速度更是惊人,地产富豪杨惠妍以1300亿元的身价荣登富豪榜榜首就是例证。难怪媒体打趣说,福布斯和胡润富豪榜,“似乎是在为地产商们过去一年的资产增值进行总结”。所以无可争议,地产开发商是大赢家。

还有人会想到炒房者,这也没错,房价直线飙升,炒房者“功不可没”,他们今年也分到了一大杯羹。但是,如果仅仅看到这两者赚钱,而忘记了另一个幕后大赢家——地方政府,那就谈不上了解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我们来看下面这则报道。

广东东莞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表示,“虽然受央行房贷新政影响,但总体上,今年各个房地产商的日子还比较好过。”在这位老总看来,房价飙升,开发商自然是直接的受益者,房地产行业创造的利润十分可观,但房地产商并不是这一轮房价飙升的最大赢家。“地价除外,光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向政府有关部门缴纳的各种税费,就已经超过了房地产企业的净利润。如果加上地价,政府在这一年获得的收入和开发商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1226日《中国经济时报》)

有人会说,这肯定是开发商为了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故意将地方政府拉来“垫背”。我们可以不相信开地产发商的话,但对下面的事实却不能熟视无睹:一是房市越调控越涨,调控变“空调”;二是地方上隔段时间就冒出的天价“地王”,出售土地的收入都进了地方政府的口袋;三是既不让个人合作建房,又不给小产权房合法地位。种种迹象表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绝非“两袖清风”。

今年5月,一位在珠三角和广西、云南多年从事楼盘开发的房地产商向媒体曝料:“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房开商能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此言一出,舆论大哗。

其实,早在去年就有统计表明,在整个房地产的建设、交易过程中,政府税费等收入占到了房地产价格的近30%40%。而在一些地方政府,土地直接税收、房产税以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可占地方预算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收入则更高,这些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此高的预期收益和不对称的成本付出,使得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越走越近。

这样的结果让人有些尴尬,但我们必须认清事实。知道房地产市场中最大的获利者是谁,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房地产市场的种种现状。当前,房价仍在高位运行,多数民众仍然买不起房,开发商固然难辞其咎,但将责任全部推到开发商身上,显然也是不公平的,而且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房市调控是必须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