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专家学者为中山路——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建言
沙市繁华街景如何再现?
专家学者为中山路——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建言
抢救“中山路——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荆州在行动。3日上午,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中山路——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专题学术交流会,邀请年过7旬的知名专家学者李南杰、邓嗣明、袁策民、胡丰全,以及市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志忠、市住建委法规科科长张俊就“中山路——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规划”问诊把脉,力求让老街区焕发新生,再现繁华。
如何留住城市记忆?繁华街景如何再现?专家有话说:
对现有建筑要进行抢救性保护
市社科联学术顾问、荆州历史文化资深研究者袁策民说,胜利街全长1600米,如今破坏严重,现在要对现有建筑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街区,必须要对其肌理、经脉进行完整的梳理,包括与他紧密相连的小街巷,都要进行全面抢救性保护。
原市文联主席李南杰建议: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老建筑一定要保留,包括残缺的、没有体系的单独建筑、张家小巷的青石板等等,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动起来,可以再现原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制作和经营,找到合适的保护与利用模式,尽快将抢救性保护从口号、规划落到行动上。
保护要注意呈现文化特点
市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志忠说,房地产业对城市有建设也有破坏,不希望地产业斩断地方文脉。沙市在地理上有其特殊性,沙市是江陵的一部分,江陵是官府文化,沙市是商业文化,也是一种平民文化,市民文化,更是一个进步的文化,研究时要注意文化的区别。沙市处于两湖平原的咽喉地带,沙市的形成是在唐代、明代,并且很繁荣,有几种氛围:胜利街一带形成各种商铺,崇文街一带从清朝中期到民国末年有大量的纺织业,它们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贸易为主,一个是制造业为主,因其是平民文化,所以产生了大量茶馆、戏馆,建议规划理念上要有平民文化特点。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做具体方案上有些设置要调整,要体现出来。
规划不能停留在文字和图纸上
荆州市住建委科长、《荆州古城的背影》作者张俊说,规划能不能具体实施,而不是停留在文字和图纸上。希望城市要有自身的特点,不要全国都是一样。规划要有可操作性的现实建设方案,包括一些政策的提示,在文本中才能体现长远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方案并不复杂,修旧如旧,要展示文化涵量高的东西,要做足名人文章。沙市是汉剧的发源地,建议用名人故居搞一个博物馆,挖掘名人资源还要考虑商业文化交流的需要。要着重考虑院落改造,院落结构要处理好。要关注胜利街的细节,要花大的精力,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方案上,如何明确产权,如何调动私人建设的积极性,都要认真思索。
修复要充分挖掘历史资源
画家、荆州历史文化资深研究者胡丰全说,荆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老街区建筑特色鲜明,要运用这一优势,做好老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让每个历史文化建筑都散发出文化、历史魅力。
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三楚名镇梦华录》作者邓嗣明说,老建筑会让人怀旧,能引发儿时的记忆。建议将老街区的历史资源、名人资源都充分挖掘出来,进行修建复原,这样可以引发城市共鸣,留住城市儿时的记忆。
保护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今日起,《荆州日报》将在荆州新闻APP上开辟“抢救中山路——胜利街请您建言”话题,邀请您参与抢救性保护行动,为留住我们城市的记忆建言献策。(荆文静)
来源:荆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