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窑湾乡、西陵经济开发区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

2013-03-18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3月14日,记者从西陵区建管局了解到,西陵区“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建设已正式启动。4月起,窑湾乡、西陵经济开发区的村民们也能享受城镇居民的一站式环卫服务了。

  城乡差异:一个每天洗一个脏了洗

  “做环卫就像是洗脸,城里的环卫服务是每天都洗、洗了再洗,乡村里是脏了才洗。”窑湾乡社会服务站的爱卫工作负责人孙朝军告诉记者,城区的环卫服务是每天专人二清二运,可在乡里和村里没有专人来做环卫工作,连生活垃圾清运都是不定期的。当垃圾池、垃圾屋的垃圾堆满时,村里才会临时雇人来清运一次。孙朝军说:“因为种种原因,村里最多能做到平均一周清运一次,可这很难让村民满意。”

  西陵区建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说城乡不同的环卫服务是看不见的城乡分界线,那么城乡接合部的“垃圾死角”就是看得见的分界线了。由于城乡环卫工作很难对接,尤其是主干道环境难以保持,常常形成路边的“卫生死角”。这个问题一直是不少市民反映和关注的焦点。而今年西陵区人大一号议案就是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让城乡居民同享城市化环卫服务。

  记者走访:新建垃圾屋解堆放难

  记者走访了港窑路殡仪馆路口主干道朝阳路,发现道路两侧每隔300米左右就有一间崭新的垃圾屋,沿着小路往窑湾乡方向走,又能看到不少新安装的垃圾池、垃圾桶。现场的清扫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各村管各村的卫生,主干道没有统一管理,现在主干道的垃圾有了地方暂时中转,只要清运及时,整条路就会比较干净。“以前靠每户建垃圾池来减少集中堆放,现在新建垃圾屋基本解决了垃圾堆放的难题。”孙朝军指着前方的黑虎山村告诉记者,以前300多户村民每家都有垃圾池,但集中清运不定期,村民家里有垃圾也只能等着上门来收。现在每15到20户就安装一个垃圾屋,又有了不少新的垃圾桶,村民再也不用在家堆垃圾了。

  环卫部门:4月起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西陵区建管局工作人员周源告诉记者,“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是用城市化的管理方式来改变村居环境卫生面貌。西陵区已在主干道两侧及居住相对集中的居民点按照统一标准新建和改建一批垃圾屋,在窑湾乡、西陵经济开发区共花费近30万元新建43个垃圾屋、改建33个垃圾屋、新增98个垃圾桶,来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

  据了解,自4月份起,,窑湾乡和开发区的9个村、1个农科所和1个农场辖区道路将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城市化管理道路、村级道路和组级道路。其中,城市化管理道路由区建管局按照城区道路作业标准进行清运;村、组级道路由各村负责每周定期清运。下一步还将通过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运、乡考核、区补贴”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推动农村环卫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全覆盖。(来源: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