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南漳县公路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跨越发展的“开路先锋”
——南漳县公路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一级公路绕城公路竣工通车;305省道刘坪段、鱼泉河段改建工程通车;250省道双坪段、东巩段改建工程竣工;金漳大道通车;发展大道竣工;城东出口路竣工……
“十二五”以来,南漳县交通建设华章迭出。据统计,南漳近几年交通年度投资规模均超3亿元,先后完成公路改建、新建项目60多个。
交通飞跃带动经济跨越。去年,全县招商引资116亿元,在全省名列前茅;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100多个项目竣工投产或加紧建设。近3年来,南漳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前进13位。
大手笔给力大布局
南漳的交通,绕城公路是一里程碑。
2009年7月,时任南漳县交通局局长的张志华,慎重思量,提出设想:“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305省道城区段改线为契机,在城北新建一条外环公路,与已经通车的凤凰大道在西北对接,再加上城北2公里外的麻竹高速公路和纵向的高速公路进出通道,南漳城区将形成“四横三纵”交通网,既可以减轻过境省道——县城水镜路的交通压力,又能带动城北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对该设想一致通过。
2011年7月,南漳绕城公路建成通车。“城北新区”跃然而出,县城和涌泉工业园告别“一路当关”格局。
2011年2月18日,总投资1.2亿元的发展大道、4700万元的金漳大道开工。
新建的发展大道全长5.5公里,西连城南工业园区,东接涌泉工业园,这条大道和水镜大道、绕城路以“三路并进”的方式把县城和涌泉工业园连为一体。这样,南漳特色工业园区由1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城区骨架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县委、县政府布局的“特色工业园”“城北新区”更为清晰。
而由中国市政中南院设计研究总院设计的金漳大道,双向8车道,南接凤凰大道、北连绕城公路,并与即将开工建设的麻竹高速相衔接,是一条纵横、贯穿县城四个方向的中轴线。
2012年初,南漳县委提出新阶段“231”工作思路:突出两个园(涌泉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三个区(宜居新城区、农村新社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冲刺一个目标(全省县域经济20强)。
围绕这一大布局,交通再次成为先锋。
服务于龙蟒集团10万吨钛白粉项目、武镇千亿级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两路两桥”建设先后拉开,总投资1.4亿元。
今年5月,龙蟒集团10万吨钛白粉进厂公路和桥梁、襄阳磷化工产业园兴发大道和兴发大桥通车。投资150亿元的龙蟒“360项目”、123亿元的兴发“122”项目瓶颈打破。
与此同时,丹阳大道、红旗大道、城东出口路等一批服务涌泉工业园和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的公路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大视野破解大难题
南漳是一个欠发展山区县,财力薄弱。而每年投入公路交通建设的资金超过3亿元。
钱从哪里来?跳出山区看山区,破解难题从视野转换开始。
绕城公路总投资2.6亿元,是南漳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公路建设项目。但是这条路在拉开建设大幕时还没有进入上级投资计划。“同步建设、同步立项”,“分段施工、整体推进”。
2010年11月5日,省发改委在全省第一个批复了该项目“工程可行性报告”,由此可争取国家补助5080万元。
高达近2亿元的建设垫付资金,也在观念创新中“找来”。县财政压缩非生产开支,征地拆迁、土地征迁和补偿费用9600多万元分时分段打入绕城公路专用账户,另补助建设工程款4600多万元。交通公路部门一次性向银行借贷资金2000万元。
为创新交通建设融资渠道,2009年底,南漳交通部门率先在全市组建交通投资公司。以交投公司为依托,采取资产抵押贷款、政府承担利息的办法,共向商业银行借贷资金6900余万元,用于工程启动和推进。同时,南漳特许交通公路部门建设项目营业税“即征即返、先征后返”,每年返还税收300余万元支持交通公路建设。
与此同时,城投公司、旅投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融资平台,也在该县迅速搭建。2011年初,该县采用“BT”建设模式,使总投资1.67亿元的发展大道和金漳大道顺利开工。去年底和今年初,总投资2.2亿元的丹阳大道、发展大道东延段和红旗大道,也在对外融资中相继开工。“多元融资”理念也走进南漳交通建设中。采取镇村投资、企业投资、个人投资、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先后吸纳2100多万元民间资金投入交通建设。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扶贫开发、农林水和烟路配套工程等政策资金被整合“打捆”。近3年,全县共整合资金4600多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该县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干线公路提等升级、园区公路、旅游公路、危桥加固、农村公路等一大批公路项目被争取回来。近3年,共争取部、省计划资金4亿多元。
大交通释放大魅力
南漳地理格局为“八山半水分半田”。在2000年,全县近3500公里公路中,4条省道干线的通车里程不足250公里,丘陵地区干线公路比重不到40%。劣势交通,让商家望而却步。
2005年、2006年,为吸引外资,全县勒紧腰带挤出资金3000多万元配套华新大道和华新大桥,华新项目按期入驻。现在,华新已是南漳首个10亿元企业。
华新的成功,让南漳得到更多启示。此后,县委、县政府连续把交通建设纳入“强县工程”。继2006年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6亿元之后,交通投资规模连年翻番,直到2010年的2.64亿元、2012年的3.34亿元。干线公路分批改建,通村水泥路建成2360多公里。
由此,南漳发展瓶颈打破,大交通释放出县域经济的大魅力。
2011年4月,四川龙蟒集团决定在南漳城南新建10万吨钛白粉项目,总投资15亿元。但是,项目选址于县城之外,且偏离省道干线公路。
龙蟒集团总部要求项目于2012年7月底前正式建成投产。大型设备启运、安装,需要进厂公路,而公路还需跨越长达230米的蛮河。
修路架桥没有计划?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自己掏钱修!
2011年8月,总投资4400万元的路桥工程正式动工。交通部门“挂图作战”,确保了建设工期和项目预期投产。
千亿级的襄阳磷化工园是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全省重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园区规划道路全长近11公里,配套大型桥梁3座,规划建设标准为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总投资2.6亿元。
项目无计划 筹资修路
2011年11月,首期路桥工程——兴发大道、兴发大桥启动。目前,已完成建设投资8400多万元,今年6月底可竣工通车。
交通“提速”,经济“加速”。去年,统领塑胶、华润风电等一批大集团落户南漳,名泰机电产业园一期、陶盛陶瓷二期等48个项目先后竣工或投产,丽乐嘉彩印包装等66个重点项目正抓紧建设。(叶启合 魏祖华)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