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房管“女汉子”真有两下子
本网讯 通讯员任丽报道:谷城县城关房管所主任马汉红数年如一日,用“白加黑”的工作方式,靠务实、落实的工作态度,创造了城关房产管理工作的辉煌。多年来,没出现房倒屋塌伤人事件,没出现矛盾激化上访事件;出现了经济、社会“两个效益”同步猛增局面,出现了上级领导、单位同事、服务对象“三个满意”竟向上升局面。在城关老城区的“八街一巷”,只要提起马汉红,很多服务对象会伸出大拇指说:这个“女汉子”,真有两下子。
受任危难 勇挑重担子
2006年,马汉红接任城关房管所主任职务。当时的情况是:干部职工13人,管理公房8000多平方米,年收租金6万多元,职工年收入最高的六千多块钱,最低的两、三千元;公房破旧不堪,空关司空见惯,拖欠房租现象普遍,欠债多达数万。面对困难,马汉红没有退缩,勇敢地挑起这付重担,带领一帮姐妹,干出的业绩令人刮目相看。单位没有内该外欠还有积累,职工平均收入增长5倍以上,单位充满家样温暖,房租收入是原来的10倍还拐弯,拖欠房租现象基本消除。
短短八年,马汉红是怎么做到这些的?说起来好像很简单。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先做到。马汉红上任后和职工一道对老公租房进行彻底排查,建立房屋管理档案,根据房屋状况及时向局报告维修。每逢刮大风、下大雨、下大雪,马汉红都是最先到达有可能出现险情的公房。2006年7月,暴雨不到一小时,老街区低洼处街道积水已达膝盖,马汉红打着赤脚,卷着裤子,拎着鞋子,逐户安抚承租户,还和房管员一起对已经进水的房屋帮着租户用盆子向屋外豁水,住户感激地说:“危急困难的时候,看到你们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马汉红的脚丫子因在污水中长时间侵泡而烂了半年多。
2008年元月,适逢春节将至,数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袭击谷城,物业公司管理的一个家属院的供水管冻裂,近百家住户断水快一个星期,舆情可想而知。马汉红坚持和抢修工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在摄氏零下7度的气温下和刺骨寒风中,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住户们终于用上了水,可手和脚的冻伤永远伴随着她,每到寒冬都痛痒难忍。
抢抓机遇,有所作为。充分利用国家大力进行保障房建设的机遇,马汉红和一帮姐妹认真调查摸底,为局当好参谋,积极汇报争取实施危旧公房改建。到2013年12月底,共改建危旧公房12处,新增出租房源141套7118平方米。改建后的房屋,外观古色古香,室内设施齐全,住用舒适安全,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着力增收、凝心聚力。马汉红接任后,把增加职工收入放在首位,收的房租不够发职工工资,她就从家里拿出钱来垫上,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增加单位收入是最重要的,马汉红积极落实局党组的决定,成立了谷城县第一个物业管理公司。公司没有业务,她一方面动用一切人脉资源去找业务,另一方面把自己原有的庭院维修业务无偿转给公司做。职工收入稳步增加,职工信心稳步增强。无声的行动,胜过一切的豪言壮语,马汉红的付出赢得了职工的信任与支持,乐意地唯“马”首是瞻。
勇谋兼备 敢碰硬钉子
危旧公房改建是一件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好事,更是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大事,改建中的艰难程度难以想象。“拥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女汉子”马汉红敢于挑战困难,完成了男子汉也要用尽浑身解数方能完成的任务--东二街危旧公房改建为公租房工程。27家租户的搬离是啃的第一块硬骨头,租户说毒话、放狠话,互结同盟,抵制搬迁。马汉红和职工一块坚持“白加黑”,不分节假日,没有上下班,数日连轴转,能找的关系都找了,能用的招数都用了,该说的道理说尽了,该受的的委屈受完了,终于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圆满完成搬迁任务。
放线下基脚的第二块更硬的骨头又来了。相邻汪姓住户无理纠缠,百般阻扰施工放线,唆使其年迈父亲卧在施工机械前,阻扰施工;自己亲自点燃装满汽油的啤酒瓶扔向施工机械,扔向施工工人。县公安局闻讯迅速出警,控制了事态恶化发展,后经城内街道社区领导的有效调处,工程终于进入了艰难的施工建设程序。从2012年平安夜开始,连续三个晚上,马汉红和她的职工冒着漫天大雪与冽冽寒风,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东二街公租房建设,实现了一年内动工、竣工、分配、使用的高速度,受到市县领导的好评。不完全统计,危旧公房改建以来,马汉红共组织搬离搬入386户次,协商处理四邻纠纷200余宗,制止化解可能性械斗6起。
危旧公房改建中有硬钉子,清收房租拖欠中也有硬钉子。老街一杨姓租户租住的公房,在1996年失火烧毁,他从那时起拒交房租,多次到县上访,是个出了名的刺儿头。其他租户也开始仿效,拖欠房租,马汉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2006年3月通过法律政策宣传、亲情友情感化、减租消除历史积欠等一套组合拳,彻底解决了问题,杨姓租户不仅一次性补清了陈欠,而且写下“按时交房租、绝不再上访”的保证书。治房租积欠问题开了好头,到目前,欠房租现象非常个别。
人本至上 善掏心窝子
城关房管所的租户分布于老城区的老街、新街、河街、中码头街、五福街、五发街、后街、东二街和三神殿巷等“八街一巷”,有部分租户在这些老房子里边住了人老几代几十年,久则生情,不愿搬家。租住在老街的姚姓老人,年近八旬,瘫痪卧床多年,改建公房动员她暂时搬迁,老人坚决不干,她的几个儿女帮着吵嚷叫骂,把本已千头万绪的搬迁改建工作搅浑了水。马汉红忍着老人孩子们的辱骂,迎着无辜泼来的脏水,先后20多趟去老人病榻前安抚情绪。一边请老人的一些贴心亲朋做工作,一边邀上她儿女们去搬迁安置好的家庭中考察,让她们选择适合老人迁居的房屋,同时安排房管员把选好的房屋打扫干净,并请来工人帮助搬家。积极的工作安排与人性化的配套管理,老人和她的的儿女们被感化了,搬离了恋恋不舍的旧房,搬进了舒适明亮的新房。在老街区,这样的老人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马汉红用热心、爱心、细心、贴心温暖了老年人的心。
还有中码头街的王姓租户,租住公房十几年,又买了与租住公房相连的十几平方米的私房。2012年5月王姓租户购买了红砖、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准备擅自改建租住的公房。马汉红得知这一情况,及时向局汇报的同时,找到帮扶这一困难户的县领导帮做工作。经过反复协商,收购了他的全部建筑材料和十几平方米的私房。人性化的操作,成功的化解了企图霸占公房、后患很多的危机。
马汉红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有一颗执着的事业心,有一颗不变的公仆心,始终把一群特殊群体的住房问题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这是房管局亲民、爱民的一个缩影。马汉红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房管局“让上级领导放心,让服务对象满意,让干部职工自豪”的价值观,这就是有两下子的房管“女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