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咸宁:市规划局谋划五大路径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2018-10-24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李皓报道: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一主两副多级”区域发展战略,近年来,咸宁市城乡规划局紧扣市委、市政府建设“公园城市”决策部署,在规划引领上着力,谋划五大路径推进公园城市,着力推动咸宁开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锚固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思维,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在全域层面,划定蓝绿空间,强化生态管控,确保市域生态红线约占市域总面积的25%,市域蓝绿空间占比约75%;在市区层面,保护市区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空间,通过塑造“产园相融、城园相融、城乡一体”的总体格局,使之渗透到城市建设用地之中,并通过绿道网串联生态空间,科学引导城市发展。

  二是构建公园城市多元体系。着力构建“区域公园—公园城市—公园化特色小镇—公园化美丽乡村”的市域公园格局。依托全域自然生态本底,逐步将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逐步转化为区域公园。各县(市、区)城区形成郊野公园—综合公园(市级、区级)—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小游园—口袋公园多层级公园体系。将首批20个特色小镇按照景区化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成为公园化特色小镇。将全域美丽乡村示范点、田园综合体的用地进行保护整合,升级改造成为公园化美丽乡村、公园化田园综合体。

  三是提升公园城市文化品位。对城市地标区域、重点区域和门户枢纽开展规划设计管控,着力打造交通便利、配套齐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城市客厅”。以培育丰富的街庆展会活动为抓手,让“城市客厅”融于城市空间、融于市民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善治,让市民共享休闲时光。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建设极具咸宁地域特色的温泉文化公园、竹文化公园、桂花公园、桥文化公园等文化艺术宣展场所,突出“一园一特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永安阁、三元楼、冯京书院等文化建筑和淦川八景、官埠古渡口、名俗文化园等文化景观,展现文化自信。

  四是转换公园城市发展动能。通过公园城市的建设带动城市绿色发展,以“一城十区”为抓手,以梓山湖、北部空间、南部空间为突破口,以重点项目为示范,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产业,逐步转换城市发展动能。以公园城市建设带动创新产业、绿色发展,建设公园化的产业园区,打造高绿地比例、高景观品质的新时代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城园融合”的人本格局,吸引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入驻园区,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跃迁升级。

  五是完善公园城市基础设施。在区域范围内推行绿色住宅小区创建活动,逐步执行国家和湖北省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标准,打造绿色住宅示范小区,推进绿色建筑发展。通过加密城市中心城区公交路网密度,强化和优化公交线网,突出公共交通的地位,同时构建市域范围内的绿道网络,使整个绿道网络串联起各个生态功能区,形成完善的绿道系统,构建绿色交通网络体系。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建设农村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