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小游园大民生助推城市提质
本网讯 近年来,咸宁市加强小游园建设,助推城市体质。
一是特色建绿生态城。该市严格按照《中国香城战略规划》,高点定位、科学谋划,坚持“显山、露水、彰文、透绿”的原则,以“香城”理念塑造城市灵魂,在推进市区绿化的进程中,中心城区先后改造和新建了人民广场、十六潭公园、青龙山公园、桂花广场等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建成公园、广场和小游园24个,栽植乔木约4.2万株,并配套相应的路面硬化及绿化提升工程等,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绿化品质,市民出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
二是以人为本建园林。为让居民真正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市园林、规划等相关部门把居民的呼声作为解决问题的首选信号,将环境较为脏乱,杂草丛生,垃圾堆放的普通绿地改造为供市民休憩娱乐的小游园。对要改造的绿地进行排水、灯光及附属工程施工,绿化种植、广场、园路铺装施工,小游园划分为园林绿化区、休闲健身区以及休憩观景区。园林绿化区以乔木为主,体现大气优雅的主题;休憩观景区以游步道为主,辅以假石、景墙,凸显人与自然亲和的主题。园林绿化区种植多种乔木灌木树,铺设草皮,改善周边绿化环境,休闲健身区通过布置一个小型休闲广场,安放一些健身器材,供周边居民在小广场运动娱乐,停车场区域为居民提供车辆停放场所。
三是休闲纳凉新风景。小游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形式,不仅便于人们短暂游憩,填补了小区周围没有居民休闲娱乐场地的空白,还能有效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弥补城市公园的不足,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公共环境的变化,也离不开居民们的自觉行动,社区志愿者们自发到小游园帮助清除杂草、修剪树木,广大居民也积极参与到修整小游园活动中。如今,散布于城区各地大大小小的小游园与一条条风景优美的公共绿地,串联交织成一张居民家门口的绿色生活网,带来了宜居环境的改变,市民理想中的幸福生活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