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提颜值 美丽荆州添重彩——荆州市建管局“创卫”工作纪实
卫生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面子”,也是市民的“里子”的重要体现,它凝结着整座城市的精气神。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荆州而言,是一场提升文明水平的革命。对市民来说,是一场改善生活环境的革新。
每一位荆州人都期望改变,期待收获靓了“面子”、新了“里子”的硕果。在变革的道路上,或许会碰上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但唯有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成功。
曾几何时,建筑工地成了满天灰尘、杂乱无章的代名词,建筑工地的卫生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不好管、管不好”。
为了筑建美丽荆州,改善城市卫生环境,荆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充分发挥职责职能,在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掀起“创卫”宣传热潮,与建筑工地环境卫生整治、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等活动相结合,统筹协调,合理分工,细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局系统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严格标准,查漏补缺。随着工作的推进,市民们能切身感受到建筑工地卫生环境已大变样。
建筑工地围挡成街头一景
“‘创卫’连着你我他,美化城市靠大家。”“创最佳卫生环境,建和谐美丽荆州。”为了营造全民了解“创卫”、支持“创卫”的氛围,在各建筑工地外围都设立一道道“‘创卫’文化墙”,为中心城区增添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围挡外的公益广告和文明标语,围档内的宣传栏、电子屏,在市建管局的指导下,各建筑工地以多种方式向广大市民和建筑工人宣传“创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大家树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创卫”意识。
日前,记者在荆州火车站片区的绿地和恒大名都等建筑工地都看了“创卫”文化墙。站在站前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规格一致、风格相似的“创卫”宣传广告牌,记者仿佛置身于一条“创卫”文化街。如此赏心悦目的街头一景,自然也吸引了很多旅客的眼球。南京旅客文宏辉说:“这些高标准的文化墙能让人感受到荆州‘创卫’的浓厚宣传氛围,对平台提供者和市民来说,这些内容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人心齐,泰山移,这应该就是荆州的底气。”
据悉,为了全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开展,市建管局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提高群众对“创卫”工作的参与性,让“创卫”理念深入人心。该局将“创卫”工作标准,考核标准及督办函等文件下发至城区各在建工地,要求各在建工地及时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让广大建筑工人充分认识到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同时,该局组织召开了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区建筑工地专项整治会,对城区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市建管局还通过网站、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发动,城区各在建工地施工围挡、施工工地现场张贴宣传标语,设定专栏等进行专题宣传,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营造良好的氛围。
健全工地“创卫”长效管理机制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各类建筑工地明显增多。但由于各工地承建单位不相同,其管理水平也存在差异。有的工地旨在打造刮风不扬尘,下雨不起泥的“绿色工地”,有的工地却出现垃圾随意放、违建随意搭等现象。这些工地顽疾不仅增加了施工不安全因素,还直接影响到“创卫”工作的开展。
市建管局围绕职责,高标准创建,通过严格执法、强化督查,加强管理、狠抓落实,全员上阵、齐抓共管等“三步走”战略,建立健全建筑工地“创卫”长效管理机制。
该局将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作为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检查组专门对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环境卫生等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施工企业年度考核一项依据,责令施工企业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建筑材料运输采取密闭方式进行,不得撒泼,安排专人负责打扫和清运,切实做到干净整洁、整齐有序。同时,加大巡查力度,对工作措施不落实,不按要求密闭运输或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的施工企业进行批评教育,并进行处罚,通过常抓不懈,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大整治力度,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存在问题多、卫生状况差的建筑工地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对脏、乱、差严重的工地进行停工整顿处理。对不重视卫生管理,现场状况差的工地,指定专人现场蹲点,督促指导问题工地落实整治措施。
8月以来,为全面落实市住建委“创卫”动员会精神,市建管局从安监科、市场科抽调骨干,分成两组,拉网式对城区所有在建工地进行“创卫”达标督办,一个一个难点攻,一块一块短板补。另外,由一名副局长牵头,专门组建了一个督导专班,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整个建筑工地“创卫”行动进行重点督办,特别是那些城乡结合部偏远地段的建筑工地。目前,已完成了第一轮全部督办,摸清了问题明细,下一步将对重点难点短板,逐个销号并保持常态化。
工地从“蓬头垢面”到干净整洁
通过综合整治,中心城区的建筑工地一改往日“蓬头垢面”的形象,以全新的姿态亮相,成为城市新景观。
日前,记者先后来到火车站片区和沙北新区的几个工地施工现场,看到每个工地均实行了封闭管理,并采用围挡。每个施工工地的出入道路进行了硬化处理,工地裸露场地和堆放的土方也采取了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不仅如此,各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施工区、材料加工及存放区均与工地办公区、生活区进行了划分,食堂和生活区皆按规定设置毒饵站,安装了纱门纱窗。
其中的东岳三期还迁房建筑工地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花园式工地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办公区、施工区划分清晰,水泥道路干净,道旁布告醒目,出入车辆干净。
在工地门口,记者看到每一辆水泥车在驶出工地时,都要经过自动冲洗平台的全面清洗,清洗的泥污进入沉淀池,此举有效防止车辆带泥土上路对城区道路和空气带来污染。
走进工地后,工程区域的整洁程度也出乎意料。几条主干道都做了路面硬化处理,平坦干净;每栋楼体外围都用防尘网布严密包裹,减少扬尘;各种建材摆放有序,不见建筑垃圾;裸土全盖上安全网,洒水车不时地在工地内洒水。办公区的食堂、厕所、盥洗区和毒饵站等都根据标准和要求明确而量化,每天有专人清扫,定期还会开展除“四害”消杀行动。一位建筑工人说,工作环境干净卫生,上班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好。
“在工程结束前,我们会一直保持这种长效‘创卫’机制,用实际行动践行让城市变美的诺言。”东岳三期还迁房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建筑工人都是“创卫”参与者
如今,我们的城市,因“创卫”更加美丽。在这场全市群众投入的“创卫”行动中,最关键的就是全民参与。从领导干部到环卫工人再到普通市民,他们都在为“创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建筑工人们眼中,他们的工地也是“创卫”战场不可或缺的部分,自己理应发挥“创卫”主人翁的作用。
绿地集团荆州公司先后在绿地之窗和绿地海外滩项目先后投入近8000㎡的广告围挡配合宣传,此外还赞助志愿者套装1500套,总价值约500万元。
恒大名都项目经理吴中山告诉记者,他们多次召开工作专题会,并成立“创卫”小组,每天不定时不定点地检查工地中存在的各项卫生问题。他们在施工工地和办公生活区皆实行标准化管理,工地上,清扫垃圾、降水降尘、除“四害”等形成常态;生活中,食堂员工要求持健康证上岗,着装整齐,室内做到无尘蝇,无蚊虫。
“长时间的宣传和落实,一线的建筑工人也深受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些许改变,不再随手乱丢,不再随处抽烟,他们已融入到整个城市的‘创卫’大氛围中。”吴中山说,“其实,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出一份力,为‘创卫’尽一份心。”
城市发展离不开建设,建筑工地的文明程度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记者在楚天都市诚园项目工地上看到,该工地多形式、多渠道对建筑工人进行“创卫”宣传和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方面。在员工之家里,随处可见健康教育宣传板报,他们还定期组织学习,管理人员每周一次,一线工人两周一次。为了巩固“创卫”成果,他们规定不准工人带早餐、饮品进入工地,安装20个摄影头全方位监控施工现场,发现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该工地对工人的行为严格监督,形成制度化,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创卫’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能受益。”诚园项目安全负责人刘嘉说,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了建筑工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展现了建筑工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为荆州“创卫”工作增光添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数百万荆州儿女在这场“创卫”活动中,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城市增添魅力。而今的荆州已展现出新面貌新姿态,城市“面子”新,市民“里子”美。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看到荆州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市民的素质更高了。(安娇姣、朱滔)
来源:荆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