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当阳:“四城联创”实现竞进提质

2014-08-14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近年来,当阳市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改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发展环境为着力点,明确提出“四城联创”目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全力推进惠民利民工程实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把握三个关键 强化规划调控
    城市骨架得到新拓展

  为了保证城市有序发展、超常发展,当阳市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不断深化规划编制,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建成区面积由3年前的16平方公里增长为20平方公里。

  科学制定城市规划。近年来,当阳市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新修编了《当阳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年)》,确定了“一心一带,多极伸展;一二四六,组群集聚;三区互动,城乡融合”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同时,组织编制了城市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以及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如长坂坡广场规划、沮河沿岸景观规划、“三馆一中心”建筑设计规划等,并编制了岩屋庙、金桥、当阳建陶等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交通规划》《当阳市城区“四大入口”环境整治规划》等专项规划,控规覆盖率达100%。

  全面落实城市规划。按照城市规划,当阳市完善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相继建成了文商一体的新时代文化广场和南正街步行街、免费供市民健身的体育中心以及“三馆一中心”(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拓展城市骨架,当阳市将城市规划与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将主城区分别向东南西北四周延伸,通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完成了“一区四园”规划,分别建成坝陵工业园、岩屋庙工业园、金桥工业园、当阳建陶工业园,园区人口达3.1万人,规划面积15.9平方公里。园区内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继落户投产,形成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亮点。

  严格实施城市规划管理。为引领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先后出台了《当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当阳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办法》《当阳市城市“四线”管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有效推动了城市的有序建设。在城市管理上,当阳市坚持违章必究,坚决查处未经规划许可或未执行规划许可规定的建设行为。2011年以来,共立案查处违建718起,强拆602处,共34993平方米。同时,当阳市按照“主街严管、小巷放活”的思路,着力整治占道经营,实施了八大“安家”工程,有效破解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街头小广告等屡禁不绝的难题。以创建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为契机,大力整治临街立面,对长坂路中段进行了建筑立面改造、楼宇灯光亮化、广告店招规范、各类管线归并等统一美化亮化改造,长坂路面貌焕然一新。

  加快三网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综合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城市绿网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市七次党代会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标准,当阳市编制了体育中心、临沮公园、环城西路、坝陵大道等公共绿地、城区小游园和城区道路绿化以及沮河两岸防护林带的建设方案,大规模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开展全市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活动,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新增城市绿地83公顷,建成区绿地总量达到605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1%,绿地率达到31.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5平方米。2014年,该市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园”成果,新启动7个绿化建设项目,其中长坂坡公园建设为2014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拟投资1800万元,将其扩建成占地3公顷的三国主题公园,承载遗址保护、生态、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预计年底基本完工。这些工程建成后,不仅会大幅提高城区绿化景观效果,更将有效改善城区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加快推进城市路网建设,拓展城市发展骨架。《当阳市城乡总体规划》确定该市城区道路骨架为“四纵、两横、两环”。为完善城市路网,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年改造一条路”的思路,该市投资近2亿元,先后对长坂路、友谊路、子龙路进行了升级改造。2011年以来,又先后完成了玉阳路及端直街、东群路、坝慈路的改造,启动了当枝一级路的改造建设;今年又启动了玉阳路延伸段的改造建设。近三年内,还将对南正街、广州路实施改造,完成慈广大桥、当阳三桥、四桥建设,必将进一步拓宽城市骨架,延展城市空间,形成城市循环交通,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加快推进排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结合《当阳市城乡总体规划》,当阳市编制完成了《当阳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并以此为指导,有序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201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陶瓷工业园污水干管、沮河南截污干管、广洲路区域排水、城东大道排水等工程建设,对玉阳路排水、百里长渠城区段、玉泉河城区段进行了改造,对沮河一桥上游河段进行了疏浚,在地势低洼的广家洲区域建设了排洪箱涵,对东群排涝泵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群力排洪沟等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有效确保了汛期排水畅通,极大地提高了城市抗风险能力。今年当阳市又启动了环南路区域排水设施建设和沮河南截污干管延伸工程。目前,该市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正在抓紧编制《当阳市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现阶段,正在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和历史灾情调查,计划7月底结束普查,9月上旬拿出规划初步方案。《规划》编制完成后,当阳市将严格按规划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突出三个抓手 着力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发展。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累计筹集投入资金2亿多元,以巩河水库为源头,先后将城区自来水管网延伸至乡镇,使近100个村16万多村民成为可受益人口。2011年,该市投资1.2亿元,实施了“引巩入城”复线以及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城市供水能力从2010年的5万吨/日提升到10万吨/日,直径100毫米以上供水管网总长度增加了20%,达到348公里。近年来,该市持续推进天然气入户工程,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城市燃气管网160公里,该市21家工业企业、130家商业用户和20000余户居民用上了经济、洁净、安全的天然气;未来三年内,天然气普及率将提高到80%以上。

  加强城市生态环保建设。为切实改善区域水质环境,2008年,该市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11年以来,当阳市投资5130万元,新建城市污水排水管网34公里,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均达80%以上。今年,又适时启动了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6865万元,目前已动工建设,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该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同时,投资5200万元兴建了垃圾处理场,并按照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2013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

  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落实了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制定“十二五”期间的改造规划,以镇为平台,有效整合迁村腾地、因灾倒房、移民安置、残疾人危房改造等资金,并安排财政配套资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1年向省住建厅争取改造指标1253户,2012年争取指标1777户,2013年争取指标1696户,累计完成全市农村危房改造5532户。

  围绕三个重点 发挥部门作用
    积极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配合“优先发展工业”战略,当阳市积极抓好木店建陶工业园、金桥工业园、全民创业园、双莲装备工业园等园区内道路、绿化、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落户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近三年来,完成了木店建陶工业园区内道路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和木店截污干管建设,新修道路4640米,配套排水管道19公里;投资近亿元完成了金桥工业园2、3、4、6号及金莱克道路及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创业园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方式,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了场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双莲装备工业园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成供水能力为5000吨/日的水厂,并配套了输配水管网工程。同时,当阳市将各园区的基础设施纳入城市维护管养范围,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加强了园区内道路、绿化、排水、供水等基础设施的维护管养。

  积极服务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该市加大制定和完善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力度,先后培育了金凯文物流、达江物流等大型专业物流企业,引资兴建了汇丰源农资市场、万华机电市场、吉美佳家俱市场、宜安居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当阳市秉承全力服务物流业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根据相关产业项目的需求,及时搞好给水、排水、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在项目报建手续的审批和建设监管过程中,安排专人主动上门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实行优惠政策,对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等重要环节提前介入,主动帮助建设业主把关,优化了行业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惠民工程。结合旧城改造,先后对一桥南、广家洲、环南、熊家山区域的城中村实施了改造,综合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近三年来,共完成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6748套,对低收入者发放廉租房补贴或实行实物配租,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106户。2012年住建部驻湖北巡视组在巡视当阳时,对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通过土地招拍挂,相继建成香榭水岸、盛泰华庭、凯旋名邸等一批商住小区,占地近12公顷、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中央街区”小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城市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

  坚持三个主导 统筹城乡发展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经营城镇为主导,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2011年全面完成了7个建制镇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以及半月、育溪和草埠湖等镇的控制性详规编制,明确了各镇的发展重点和规模。坚持经营城镇的理念,以试点镇为主要抓手,全力加强重点镇、特色镇、示范镇建设,鼓励多种形式的城镇开发,三个中心镇均已启动了旧城改造项目和商住开发项目。河溶镇纳入全省100个重点中心镇首批启动的40个镇之一,半月镇、草埠湖镇纳入全省特色镇范围。2012年,该市城区及半月镇荣获省第五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坚持以产业兴镇为主导,加快乡镇工业区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新思路,在各镇科学编制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各镇工业区的比较分析,坚持规划引导,促进产业聚集,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乡镇工业片区。其中,半月镇以农副产品加工、服装、建材为主,育溪镇以能源、建材和商贸、物流为主,河溶镇以食品工业、石膏制品为主,草埠湖镇以棉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王店镇双莲工业园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区。

  坚持以综合整治为主导,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开展当阳市特色新农村研究的基础上,先后编制完成半月镇龙台村、河溶镇郭家场村、淯溪镇勤丰村、草埠湖镇高台村和台渡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大力开展村庄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居民点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宜居村庄”,玉泉办事处合意村、草埠湖镇高台村等6个村被命名为全省“宜居村庄”,其自然、和谐、田园的建设理念,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加强城乡生态绿化建设,启动了1个美丽乡村试点村、10个生态示范村的建设。每年集中整治20个村庄,全市155个村整治率已达85%以上,2015年将全面完成全市村庄整治任务。建立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机制,7个镇各建成1个垃圾转运站和1个垃圾压缩站,健全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有效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当阳市还仅初步完成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任务仍任重道远。下一步,当阳市将继续以保障改善民生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克难奋进,为建设产业当阳、开放当阳、绿色当阳、民生当阳、和谐当阳“五个当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