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襄城城管深入实施五城同创 建设宜居幸福家园
深入实施五城同创 建设宜居幸福家园
——襄阳市襄城区城管局“五城同创”工作纪实
本网讯 通讯员徐昭、刘阳报道:2013年以来,襄阳市襄城区城管执法局通过开展“五城同创”工作,加强城市建设和综合整治,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统筹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指数。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打造“精致襄城,首善之区”,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实现“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完善设施 助推创卫检查指数达标
一要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和投入,斥资为东、西、南大街,环城路,襄隆路等多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增设或更新165个果皮箱和垃圾容器目前已经全部到位。二是启动了垃圾池改造工程。实施垃圾池改造项目47个。根据全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重点工作路线图中实施垃圾池改造工作要求,区城管局对轴承二路、襄隆路、旧303省道、新城湾、曲径巷、雅斯后等道路沿线47个垃圾池拆除改造,共增设垃圾容器110个、钩臂式垃圾斗2个,实现了街道垃圾容器或果皮箱全覆盖。
二要启动城区旱厕改造工程。按照公厕通水、通电,完善相关设施的设计要求,全面实施了苏家园公厕、利民巷公厕、闸口6组等三座公厕改造。目前,已完成苏家园公厕旱改水和地面、墙体美化改造工作,苏家园公厕已正式投入使用;为更加方便市民需求,区城管局对利民巷公厕进行封停、拆除,并在荆南街人民商场家属院进行了异地改建,现也已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居民如厕环境。
三要实施垃圾转运站建设、维修工程。扎实推进垃圾转运站新建工作,为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区城管局将在十家庙、白云人家、襄轴片区新建三座垃圾转运站。目前,规划部门已出具“选址意见书”,待具体放线后,区城管局将立即组织施工;目前全区范围内增设垃圾容器235个。同时,城区庞公路等多个转运站维修、改造工作也同步进行。
环境整治 打牢创建外部环境基础
深入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各类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城区市容市貌,为创建工作筑牢基础。
一要鼓楼巷市容整治。5月11日,历经10年之久的鼓楼巷水果长廊16家商户和25个货架已经全部完成取缔转迁,净化了街道,靓丽了市容。同时,在市区创卫办牵头协调下,城管、工商、食药局食品执法大队召开两次协调会,成功对鼓楼巷餐饮门店实施油烟整治改造工程,6月13日为鼓楼巷餐饮门店安装油烟分离设备9台次,统一更新设置门店招牌11块(个),并顺利通过市环保监测验收,排放指数达标。通过此次油烟整治改造,使得鼓楼巷油烟扰民难题得以彻底解决,促进了鼓楼巷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大幅度的提升。
二要环城路占道洗车、修车整治。安排专人值守,进一步规范洗车秩序,设置提示牌2块,规范违章商户10余家;同时,将专项执法与日常管理有效结合,实行“定人、定岗、定路段、定职责”的日常管理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取得较好成效。
三要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城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斥资采购环卫机械和装备,目前环卫机械车辆采购分配工作已完成,先后采购8T移动转运压缩车1台,钩臂式垃圾收集车20台,钩臂式垃圾收集斗350个,并已全部分发到各乡镇村组(车辆由清运公司负责管理、垃圾斗由各村组管理),其中卧龙投放垃圾斗115个,余家湖投放垃圾斗40个,尹集投放垃圾斗18个,欧庙垃圾斗145个,赵冲村种畜厂2个,主城区周边及机动30个;目前,各乡镇垃圾收运体系已正式运行,各乡镇农村清扫保洁队伍建设情况为:卧龙镇清扫保洁人员128人,卫生监管人员49人;尹集乡8个村(居)委会,清扫保洁人员26人;欧庙52个村(居)委会,清扫保洁人员人287,卫生监管人员50人;余家湖办事处13个村(居)委会,清扫保洁人员人30人,卫生监管人员13人,共583人。
多措并举 助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一要城区拆墙透绿、拆违建绿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园林水平。实施了“拆墙透绿、拆违建绿”专项整治行动:对临街实体围墙和临街临时建筑进行拆除改造,对围墙拆除后的小区、庭院绿化美化,对暴露的卫生死角进行绿化园艺改造。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做到将拆墙透绿与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相结合,“拆”出生态环境,扩展城市绿色,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园林水平。截止目前,襄城区共先后完成了公安局家属院花园、市水务集团四水厂、龙堤公园、名人城市酒店、襄阳环城公园、长门游园、滨江绿化带等透绿、增绿改造和游园建设,共拆除单位实体围墙长度为15429米3000余平方米,整乱建绿85亩,实现增绿透绿15万平方米。
二要以环境美好小区创建为抓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指数。每月开展2个示范小区规范化整治工作,将住宅小区或家属院植被绿化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实施,目前已经完成36个住宅小区创建绿化。如:十三街坊小区、襄城山林、紫薇馨苑等,特别是十三街坊小区小区绿化面积达到6500余平方米,绿化率在40%以上,远远超出国家优秀住宅小区绿化率30%的标准,成为襄城区首个由“三无小区”改造而成的“生态绿色园林小区”。
三要以开展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为抓手,着力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和文明程度。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小区垃圾分类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水平,提高小区住户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襄城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先后在学府花园、东大家园以及白云人家社区等地,通过设置不同颜色垃圾回收大桶,发放免费垃圾袋,开展分类方法将节宣传等地试点开展垃圾分类。通过分类,可回收垃圾交由指定回收站回收达到循环利用;不可回收垃圾交由清运公司定时清运并集中运往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有害垃圾将由城管部门进行定期回收并联系专业处理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全区逐步构建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四要以生态停车场规划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生态园林和谐环境新格局。城区政府围绕建设“绿色襄阳”的发展目标,积极构建“生态园林和谐环境”新格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文化名城”。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各项目标要求,目前建成生态停车场5个车位共计119个,其中复聪路与滨江西路交汇处15个、市政府后门66个、仲宣楼游园15个、龙堤公园内23个。特别是城区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均达到创建指标,为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