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梧桐湖畔崛起生态新城
“宽阔马路一条条,
有路灯,有花草,
旁边还有人行道。
广场上面红旗飘,
一排排商铺好热闹。
群众生活在改善,
文明素质在提高……”
3日,秋阳铺洒在大垅村老年活动中心。60多岁的老党员叶宗英,用手指在桌上打着拍子,即兴唱起快板,赞美自己生活的社区。一板一眼,引来阵阵喝彩。
大垅村位于鄂州梁子湖区的梧桐湖畔。村民住的,都是一栋栋小洋楼。“大垅大垅,百事不同;吃的供应,烧的牛粪。”谈及过去的大垅村,村党支部书记罗休勇感叹不已,“巨大的变化,都是梧桐湖新区大开发带来的。”
高起点建设省级“绿色示范区”
梧桐湖新区,西接武汉光谷,南邻梁子湖,北连鄂州红莲湖旅游度假区,涵盖梁子湖区的4个村。
2009年4月8日,鄂州市政府与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梧桐湖新区。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省联发投控股子公司——省梧桐湖新区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整体开发梧桐湖44.2平方公里土地;
2011年初,鄂州市提出,把梧桐湖新区打造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区的核心展示区;
2013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率先把梧桐湖新区打造成全省“绿色示范区”;3月,鄂州市表示,力争5年内率先建成省级绿色示范区。“目前,新区投入建设资金已起过100亿元。”梧桐湖新区管委会介绍,新区生态用地约占1/4,水系和湿地超过10%,人均公共绿地达25平方米,高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1倍多。
生态新城集聚绿色产业
行走在梧桐湖新区,仿佛置身于一座清新雅致的园林城里:宽阔的沥青路纵横交错,一排排行道树挺拔葱郁,一栋栋造型别致的楼房扑入眼帘.
初具规模的生态新区,更有绿色产业作支撑。
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伦泉说,“新区坚持‘绿色、集约、高端’产业理念,重点发展湖泊旅游、文化创意、高新科技、生态农业四大主导产业。”
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是新区建设的“加速器”。一期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已建成,二期15万平方米全面启动,三期已开工2.4万平方米。创意城招商部经理助理程靖介绍,“15家进驻企业已全部入园装修或营业,涉及文化创意、有机农业、高端制造等产业方向。”
目前,以色列FEDI公司、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知名科研院校纷纷签约新区,梁子湖水生态展示馆、碧桂园假日半岛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已动工兴建,长江水产研究所梁子湖试验场加紧施工。
“我们正瞄准健康物联网、互联网+、高端服务业,全面提升新区吸引力。”梧桐湖新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华说,新区还将以水生态展示馆、月山湾旅游码头、生态蔬菜基地为依托,打造精品农家乐、渔家乐旅游线路,实现梧桐湖与梁子湖旅游的无缝对接。
新社区里享受新生活
“现在,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了!”48岁的大垅村村民张周根说。
2010年,鄂州将大垅列为城乡一体化重点村,采取“先建后拆、整体搬迁”模式,兴建大垅新社区。张周根从土坯房搬进新别墅。“农村变社区,村民变市民,必须要让大家失地不失业。”罗休勇说。
大陇村与省联发投合作,先后成立了森联园林发展有限公司、联垅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联垅泰达停车管理有限公司等全民入股公司,利用新区建设衍生的就业机会,承接物业管理、园林绿化、劳务输出、土石方运输业务。2014年,大垅村集体收入达200多万元,其中,村民分红200万元。“我在土石方公司就业,一年收入10多万元。家里买了小车,和别人合伙办起了农家乐。”张周根说。
梧桐湖新区还率先在鄂州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2013年7月起,家庭人均耕地不足0.3亩、年满60周岁的农民,每人每月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55元的基础上,增发185元补贴。新区还将探索土地补偿金保值增值、养老保险提标等路径,确保群众总体生活水平只升不降。(孙国平、杨念明、李君亮、任轩丹)
来源:湖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