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放飞优居生活梦想
放飞优居生活梦想
———鄂州宜居城市竞争力系列报道之四
123平方米,每平方米2800元,内有公园,外临迎宾大道,小学、中学相距不远,离汉鄂高速、鄂州火车站也不过几分钟车程,就是它啦!8月25日,为买房奔波了两个月的市民喻娟,尽管面前的选择很多,但她最终在城南某楼盘订购了一套现房。
想到一家三口即将告别“蜗居”,住上电梯房,喻娟是满足的。这种满足,就是一种幸福感。让居者幸福,是城市建设的最大追求,也是宜居城市的最好诠释。安居宜居不是梦
截至6月底,我市仅主城区已完成的公共租赁住房达580套,城市棚户区2081套;上半年商品住房竣工交付面积101.3万平方米,均价3384元/平方米,比邻市黄冈要低600余元;紧邻武汉的恒大·金碧天下、碧桂园等高端房产开发项目,让不少武汉人前来休闲观光并购房置业……
住房是安居之所、民生之要。为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的住房需求,我市除建立起由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外,还建设普通商品房、高档住房,实现了“高端有市场、中端有供给、低端有保障”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去年一年,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300套(户),基本建成40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60万元。全市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今年配建的500套廉租房也即将交付使用。
在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的同时,我市还扩大住房保障受益人群,制定了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住房保障实施方案,截至目前,享受保障房的家庭达到142户。同时以公租房为重点,加大对招硕引博人才、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等群体的住房保障实施力度,并将符合条件的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让“安居梦想”照进现实。
然而,对于城市,钢筋、水泥不是全部,还要提升城市的居住品质,使人居生态环境更优,让居者更舒心。
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镇常住居民收支情况统计显示,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1292元,位居第二位。人均居住面积39平方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居民不再满足居住,而是追求房屋的宽敞、质量和舒适度,要安居更要宜居。
宜居不宜居,关键看小区。住宅小区是体现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
道路坑洼不平、环境脏乱差、没有物业管理……2012年以前,这些问题多多的老旧小区鄂州有一大批。为解决这个民生问题,我市筹资3000万元,实施主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全覆盖3年行动计划,并将其列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
经过3年的分步实施和推进,目前,128个无人管理老旧住宅区配套整治工作完成,并通过总体验收。还成立了106个老旧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所有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已基本介入,其中5个小区聘请物业公司进行管理,123个小区实行自行管理。如今的老旧住宅小区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还有公共保洁。
今年,我市新建住宅小区将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对尚未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房管部门将加强研究,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逐步解决小区物业服务问题,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宜居不宜居,居者说了算。
现年57岁的王永兴独自住在和馨居小区。连日来,他每天总会在小区里转上一圈,亲眼见证天然气改造工程施工进度。眼看管道铺设忙,天然气即将入户,王永兴非常开心,“政府让我这个低保户住上了廉租房,一年的租金、物业费只有几百元,现在又为我们安装了天然气,真是太好了。”
居者满意的背后,折射出城市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在完善基本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我市今年筹资320多万元,为和馨居、和居苑1400余户困难家庭免费安装天然气,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提升幸福感、归属感。
宜居,还缘于宜行。每个小区配套的交通设施,方便了市民出行。随着城铁开通,日益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又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市民坐城铁可半小时直达武汉。
鄂州宜居的魅力,更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鄂州襟江抱湖枕名山,无论如何变迁,都与山、与水、与绿融在一起。这是鄂州独特的城市景观。无论是依长江而建的“江景房”,还是依洋澜湖而立的“湖景房”,又或是紧挨游园、绿地的“生态房”,这在别处都是少有的。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居者实在有太多理由自豪。还有哪些绕不开的坎
因小区停车秩序混乱带来消防安全隐患,退休教师王进喜走访了主城区部分生活小区,并呼吁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专项整治小区停车乱象,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家住高知秀园小区的业主余女士,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有个别业主毁绿种菜,但时至今日,种菜问题依然存在,且不仅仅这一个小区;还有部分业主反映,所在小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小区环境脏乱,存在乱搭乱建等现象。
对于小区存在的这些问题,业主们无不把矛头指向小区的物业管理。显然,谈起宜居小区,物业管理是绕不开的坎。
据统计,我市目前有物业管理小区300多个。按住建部要求,凡入住率超过50%或入住满2年的均应成立业主大会,大多数小区已经具备成立业主委员会这个条件。但只有180个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机构,且业主委员会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还有个别物业公司重收费轻管理,导致与业主之间矛盾较多,久而久之小区管理形成恶性循环。
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也存在一定问题。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居民住房改善项目。住房面积大幅增长,居住质量不断提高,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2010年,我市居民住房改善项目获得由联合国人居署、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该奖项是中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自2013年以来,我市没有将房地产作为招商项目。与此同时,对全市房地产市场开展了清理整治,查处了一批违规违法企业,规范了市场秩序。多措并举激活力,我市楼市去库存走在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商品房实现量价齐涨。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市住房产品结构“中间大、两头小”,房屋千楼一面,同质化较严重,建筑风格和楼盘设计趋于雷同,户型设计比较落后,单户面积利用率低,可供不同消费群体选择的产品不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不完善的金融体系导致房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不少企业靠民间筹措资金,增加了开发风险。
还有少数开发企业抱着“卖完就走”的经营思路,光注重前期开发,忽视后续经营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和社会责任感,热衷短期投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生态引领宜居鄂州新时代
出门见景、推窗见绿,只不过看了一眼,来自武汉的梅女士就爱上了紧邻红莲湖的恒大·金碧天下小区;熊先生住在武汉藏龙岛,爱人在华科任教,不久前,夫妻俩在北大资源·莲湖锦城新订购了一套107平方米的住房,吸引他们的除了明显的区位优势,还有该项目提供的文化产品;位于梧桐湖新区的碧桂园小区,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贯穿于建设全过程,70%的购房者是武汉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差异化的房地产产品受到购房者的青睐。
这给我们提出了思考:当鄂州进入宜居新时代,房产企业能做些什么?产品的价值又该如何体现?如何提升鄂州的城市居住品质?政府给出了答案。
不久前,市主要领导轻车简从,考察房地产市场,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开发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后,站在更高起点,提出了“生态、健康、发展”的具体要求,用科学的理念谋划鄂州科学发展。同时我市将加快研究制定鄂州市生态社区、生态住宅建设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房产项目,不予审批;符合标准的将给予资金支持。随着标准的出台,将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也确保政府“科学作为”。
良好的大环境下,房产企业要在渐趋饱和的市场中寻求优势地位,就要走房地产产品差异化经营之路,在立足本地市场的同时,瞄准武汉等外地市场,循着山好、水好、空气好的核心价值,创新推出有差异性的房地产精品,形成局部卖方市场。
产品创新,质量也要创新,这样才能实现市场的创新。
一个好的大环境,生产出来的房地产产品,并不必然就是适宜生活和居住的生态住宅产品。所以我们必须以生态为基本要求,来设计、打造我们的生态建筑、生态小区。
其次要探索适合本土的健康照顾模式,鼓励发展健康物联网行业,积极推进与武汉的交通对接、医保政策衔接、教育衔接,吸引武汉等外地购房者来鄂州购房置业。
最后是人的发展问题。要让武汉人在鄂州享受生态消费、健康消费的同时,还能考虑从事第二职业,以弥补我市人才不足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不要太急出台政策,要考虑细节,真正将服务做到点子上。
山青、水秀、空气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鄂州巨大的发展空间,借助这个优势,鄂州的宜居城市建设还要注入先进的理念,真正引领全市人民进入宜居鄂州新时代。(张赤军、盛春花)
来源:鄂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