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本网讯 通讯员雷汉卫报道: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为了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使国内对粘土实心砖等作为墙体材料在使用上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近年来,荆门市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各种新型建材的发展和应用,认真落实湖北省“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和建材行业发展的各项要求,全面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基本情况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3年底,全市新型墙材生产企业超过100家,年产量折合标砖达到26亿块,每年替代粘土实心砖可减少毁坏耕地1000多亩,节约标煤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5万吨。特别是发展了一批轻质、保温隔热性能好,能满足墙体自保温体系要求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企业,产品产量和质量名列全省前茅,不仅满足了荆门自身需求,并且70-80%的产品外销周边地市。其中,湖北腾宝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已走在全国先进行列;沙洋明达玻璃厂生产的LOW-E玻璃填补了荆门市建筑玻璃无高端产品的空白。
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起草制定《荆门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荆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在建设项目中推广和应用新型建材。漳河新区创建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工作全面推进,新区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市飞扬房地产开发公司、市建筑总公司等建设、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积极采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自保温体系外墙和LOW-E中空玻璃门窗等新型建材,施工质量和建筑节能效果不断提升。目前,荆门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区及4个重点镇“禁实”保持100%,新型墙材应用率达到100%。
质量监管全面加强。将新建建筑节能和新型建材使用情况纳入监管工作的重点,切实强化施工图审查管理、建设过程监管和竣工备案管理,定期对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建筑节能和新型建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把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下发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执法建议书,对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实施不良行为记录或行政处罚。积极开展新型墙材认定和建筑节能产品备案管理,从原材料、设备、工艺、销售等方面加强对墙体和建筑节能材料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品种多样、质量合格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主要问题
低水平重复建设。随着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竞相投资新型建材行业。这些企业大部分项目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竞争力,导致企业间低价竞争激烈,产品质量无法提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使行业经济效益无法提升。
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的新型建材产品仍占相当比重,高档次、高质量的产品较少,自我创新能力差,自主研究与开发的产品很少,导致产品及辅助材料、应用技术不配套。由于配套水平低,导致新型建材推广应用难度大,市场占有率不高,生产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发挥。
生产与市场不协调。部分新型建材生产企业一味追求低成本,忽视建筑产品质量,使新型建材优质产品难以广泛地被建筑开发商采用,造成部分优质产品供大于求,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与浪费。一些劣质产品却因价格低廉受到建筑开发商青睐,形成劣质产品冲击市场的局面,影响了新型建材产业的正常发展。
监督把关不严格。部分县(市、区)在建筑节能质量监管和建材产品质量检测上力度不够,对建筑节能设计备案登记、设计变更复查把关不严,影响了新型建材使用和建筑节能工作任务的完成。
推进措施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荆门市建设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漳河新区创建国家、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为抓手,狠抓新建单体建筑和城市新区建筑节能集中推广,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小区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要求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他民用建筑以及新农村建设都要按绿色建筑理念进行设计、建造。2014年底前,建成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示范建筑;2015年7月1日前,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在建筑市场得到广泛应用。
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加大质量检测力度,加强对墙体自保温体系、LOW-E中空玻璃等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行业质量不断提高;督促建设、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对不达标的建筑工程严格处罚并强制整改,进行通报,确保完成年度建筑节能目标任务。建立新型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产品备案准入制,大力整顿和规范荆门新型建材应用市场秩序,凡未经备案的新型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产品一律不得在各类建设工程中使用,杜绝劣质产品进入建设工地。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的宣贯与培训,组织工程各方主体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和外出观摩,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确保工程节能效果和质量安全。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高起点、高技术、大投入”发展重点建材行业,形成上规模的产业加工基地。通过建立新技术产品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有效机制,有效优化产业结构。
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建立完善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支持引导开发企业优先选择新型建材产品,要求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必须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设计单位、图审机构要优化设计、认真审核,选用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新型建材产品;施工单位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监理单位要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实体质量以及节能材料、产品和设备检测等技术资料认真监督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